作者:韦肖飞 字数:2824 点击:

摘 要:现代工业体系中,传统人力发挥的效用越来越小,自动化和数控机床等具有高新技术的设备、硬件设施给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维修和管理成本,但是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以及寻求市场份额的突破,这种成本压力又是无法避免的。所以,高校开设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表现,更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愈来愈偏向于职业化发展的体现。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

“十三五”计划的展开,让世界开始认识到一个崭新的中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中西部大开发”等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倾斜让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潜力逐渐被世界所认知,但是与此同时,面对市场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对人才需求的急剧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常常会面临招不到会使用机械设备或者数控机床的专业人才,对于机电设备维修的专业人才储备也存在很大的空缺数量。与此以往,一旦这种缺口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会直接将企业拖入破产的边缘。所以,在高校制度改革中加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课程的优化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专业人才的现状分析

1.1 市场需求攀升,整体质量下降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的跨越,众多经济指标相继完成,但是在已经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中,伴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改革和技术规模的扩大化,现代工业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储备需求是越来越强烈,不过因为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贡献还不足够,直接导致了大量学历低或者技术能力弱的人员进入工业企业中,造成整体的技术效率都处于偏低的层次;数控机床具备现代化和高效化的特点,随着制造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不断发展,先进的数控机床对专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精密、拥有高新技术的设备在该点上更是突出。

1.2 工作方向发生改变

过去,机电设备维修人员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待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出现问题之后直接进入现场进行紧急维修,但是如今,这种方向已经从事后维修慢慢转变成为预防维修为主,即为了达到节约成本,提升设备使用效益,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便由专业人员进行各项检查,,以此来达成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

2 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改革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尝试走出学校,积极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结合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生产标准化以及市场特点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再规划和制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教材中多加入一些实践性强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该种模式便是现代教学体制中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果高校的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片面地闭门造车,不积极走向社会的话,那么该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失去在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能力。

2.2 加强对本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

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专业较之一些工科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其拥有非常高标准的实践操作应用。所以,在对该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和展开教学之前,一定要集合高校教师精锐力量,对该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分析和评判,这种分析的中心点应该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展开,例如: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中的机械原理分析、电气自动化的控制和PLC技术的实践应用等等。理清和正确判断、评估本专业的河西能力,将会为后期的实验室教学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第一手资料。例如:正确分析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核心能力之后,得出该专业十分看重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能力,那么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就需要以具体硬件设施进行实践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到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2.3 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解决本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对策:第一,高校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模式上,进一步优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体系建设,让专职教师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提升专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专职教师深入一线,了解现代工业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生要求的高低,接下来的教学才能明白教学中心需要做到一些关键点;第二,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开发,依托企业的实际操作和工程案例,在教材中多加入一些富有实践性强的内容,另外在工程案例方面,要学会借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内容,如此一来,课程教材的设置才能够事半功倍。

2.4 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首先,高校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教学队伍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开展网上课程教学方式,以图文、在线视频的方法,建立一个专业教学学习中心,该教学中心不仅仅对本校内的学生开放,对外校学生也可以予以开放,如此一来,在课程开设的同时,其他高校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本校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其次,在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和优化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职业素养进行着重的培养,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不仅仅是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高尚品质。

2.5 其他改进保障措施

第一,需要统一思想,正确认准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优化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科学的方向进行引导。一般来说,高校真正落实在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生上的时间约莫在3年上下,如果仅仅依靠教学体制内的教育环节就想要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开展的同时,还要针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进行实习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强、有知识素养和良好职业习惯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第二,需要明确校企合作目标的地位。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高校教学队伍更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只有在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并且有选择性地去展开教学,最后的教学效率和结果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多参加交流。国内高校数量众多,在世界范围内著名的高校也有几所,所谓名牌和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社会认知和科研实力的差距体现,我国教育体制的整体实力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上来,就必须要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特备是教学经验和高新技术的内部交流,需要着重注意。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要想从无到有,就必须要具备相关的条件,足额的人才队伍便是其基础,子啊未来,高校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应该朝着校企合作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晓洲.机电设备安装出现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

[2]张观星.机电设备安装的若干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05)

[3]贺巍.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完善措施[J].机电信息.2012(06)

[4]王永建.机电设备安装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2012(04)

[5]李季,吕厚轶,周斌.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及改善办法[J].湖南农机.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