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近年来,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口译市场,给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口译人才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本文从近年英汉口译教学研究成果出发,对目前口译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现状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思考对策,以期启发口译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口译人才。
关键词:口译教学;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能力水平
作者简介:李坊剑(1980.03-),男,汉族,江西大余人,赣南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翻译、汉语国际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与各国贸易往来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带来了巨大的口译市场需求。由于口译人才紧缺、口译行业薪资报酬较高等市场导向,国内许多普通本科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口译课程。口译教学快速发展,引起口译教师们对口译教学研究更加关注,例如,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口译市场的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口译教学方法的研究等。笔者曾在《口译教学改革中的几个被忽视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梳理了当时口译教学的共性问题,提出过应对策略,现就目前口译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新问题再次分析研究,,以期改善和促进普通本科高校的口译教学。
二、普通本科高校口译教学容易被忽视的新问题
(一)忽视口译教学的目标培养
口译教学逐渐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口译教学以各类口译证书考试用书为主要教材,以获得口译证书等级证书为主要目标,以口译证书的考试评分标准为课程考核标准;二是口译教学以职业译员的培养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口译培训代替口译教学,以职业译员的标准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以上两种趋势看似契合口译课程实用性的特点,但忽略了高校口译教学和口译培训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口译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习得相关口译技能、通过相关的课程考试,还有立德树人方面的要求。高校学生的口译能力水平培养和职业口译员的培养属于两个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培养。
(二)忽视口译教师的专业培养
口译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有相关的口译理论素养,又要有熟练的口译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口译实战经验,一般的专业英语教师要达到专业口译教师的要求难度较大。口译具有即席性强、压力大、独立性强、综合性强、知识面宽等特点,缺乏口译专业背景和口译实战经验的教师,口译教学时往往力不从心,课堂上容易采用逐句分析译语、讲解译语的方式,忽略了口译标准与笔译标准的显著区别在于口译要快速地产出译语,容易把实践为主的口译课变成传统的翻译课。
(三)忽视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
口译教学侧重于教师在口译理论、口译技能的“教”和口译思维、口译技巧的“讲”,忽略了在口译教学活动中应着重于学生口译技能的“学”、口译思维的“练”、口译技巧的“悟”,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同时,缺乏对选课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有数据表明,67.82%的学生对口译学习有畏难情绪,65.57%的学生在做口译时存在焦虑心理,49.18%的学生表示自己记忆力不好。口译教师只关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技能习得的外部要素,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内部要素,口译教学容易陷入教师主导的独角戏,无法帮助学生们克服焦虑,树立信心,激发潜能,最大限度地习得口译技能。
(四)忽视口译课程的科学考核
作为一门课程,一定阶段的学习后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形式的考核,评定成绩。部分高校口译课程只有期末口试,学生根据听到的音频内容产出译语,教师按照赋分标准给予相應的考试成绩或等级。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变成了“一考定成绩”。有的高校采用笔试和口试的课程考核形式,各占一定的比例。笔试采用试卷答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口译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口试则是播放几段音频材料,在停顿时,学生根据记忆或笔记开始产出译语,教师根据学生现场口译表现或学生的口译录音进行评分。这种考核形式非常普遍,看似合理,但这种口译评价方式过于主观,忽略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存在任课教师先入为主的印象干扰、个人风格的偏颇和个人经验的主观臆断。考试材料录音往往都是标准的普通话、英式或美式英语,缺乏真实性和即时性。
(五)忽视设备技术的充分使用
许多普通本科高校为了满足专业的口译教学和口译训练的需要,都建立了专业的口译实验实训室,用于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口译训练。据悉,建好一间专业的口译实验实训教室需要投入几百万元,每年还需要有一定的经费用于设备维护、维修和系统升级。设备先进,却普遍存在利用不充分的现象。一是受事业单位的特点和传统的管理制度限制。口译教室开放的时间导致口译训练设备只有在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可以使用,每天晚上和周末时间通常是关闭状态。二是因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口译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口译训练经历。先进的口译训练设备只能使用部分功能,很少使用会议模拟、录音回放等重要功能,学生体验口译厢等同传设备也难以得到指导。三是因为缺乏合适的口译训练素材。口译训练系统的口译素材主题较少,内容更新较滞后,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也导致使用率偏低。此外,还存在着线上App、智慧平台、机器翻译、翻译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不够等问题。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一)高站位设置课程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教学是有效育人的重要载体。与口译培训纯实用性不同的是,高校口译教学应体现育人要求。不少英语专业学生思想长期受到西方文化和西方影视作品的影响,造成理想信念淡化、认知与实际脱节。因此,口译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口译实践性、技能型的特点,更要提高站位,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传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口译课程目标设置基础上,增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构建口译课程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和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口译教学,优先选择中国社会发展伟大成就、中国抗疫故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紧跟新时代、唱响主旋律的口译教材和训练素材,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202205222005
相关推荐
[吴芍] 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
[刘文惠]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
[温艳萍] 德育教育对医学院本科护理生就业的重要性
[刘丽伟] 地方本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喻洋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整合研究
[邬建斌]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张艳琴] 普通锥形油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陈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案例教学法探究
[张孟雁]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本科生求职面试现象分析研究
[校园英语] 庆阳市农村普通高中化学教师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校园英语] “双减”之下再谈幼小衔接
[校园英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ESP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校园英语] 基于“四化”的应用英语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园英语] 依托“理解当代中国”教材提升高校本科学生国际传播能
[校园英语杂志社] 学科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