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046 点击:
      【摘要】“活动”是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针对牛津上海版高中英语教材,设计了Project活动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教材中某个Project的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所组成的Project板块的活动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在Project板块的活动系统中,情境创设、指令语以及多模态资源的提供是三个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要工具。从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的互动中,体现了Project板块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协助作用的现代教育理念。
      【关键词】文化-历史活动理论;高中英语教材;Project板块;活动系统
      【作者简介】杨思芸(1995.10-),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一、研究背景
      1.英语教材中“活动”的重要性。“活动”是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材的概念界定中,一些学者的定义体现了“活动”的重要性。廖哲勋(1992)指出,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进步主义教育派认为,教材既包括师生所从事的活动,又包括完成此类活动所应用的材料与工具(曾天山,1997)。就英语学科而言,“活动”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如2017高中英语新课标就提出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使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
      2.Project板块:高中英语教材中“活动”的重要发生场域。牛津上海版高中英语教材的Project板块即课题板块,是一个以创设英语学习活动为特色的板块,通常位于每一册的最后,即第三个模块之后,因此,高中三年的六册教材中共有6个Project。该板块通过设立一个具体话题并提供一定的材料,给出具体步骤,帮助学生进行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用英语做事的学习任务。依据教学参考用书的解释,设立该模块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运用在之前内容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课题中,听力、会话以及写作等技能均会有所涉及,课题的主题也与之前学习的内容有相关性。这一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版块,与2007年开始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由掌握语言系统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变相呼应,而2017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出台,也进一步促使高中英语的课程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王蔷,2015)。
      Project板块是牛津上海版教材为师生创设的英语学习活动系统,是教材编写者为师生创设的英语学习活动发生的重要场域。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无论是从教学还是学术研究上,对这套教材这一板块教学研究的关注都比较少。谭鸿燕(2013)指出,在一线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该板块与考试内容无关,直接忽视该板块或者当成阅读课来进行教学。因此,有必要深入研读教材中的这一板块,进一步挖掘其中的价值以促进实践。
      二、理论基础: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教材中的Project板块通常为完成某一主题的任务而预设多个活动,因而可以视作一个活动系统,而文化历史心理学派的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ultural-historical activity theory,CHAT)则为分析活动系统提供的一套思维框架,以下简要介绍本研究主要依托的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为之后的分析提供理论资源。
      1.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中的“活动”溯源。文化-歷史活动理论可以溯源至康德与黑格尔的古典哲学,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也颇有渊源,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活动”是活动理论中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提出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其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朱智贤,1989)。基于此可以推出,英语教材中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
      2.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要素。恩格斯托姆(2001)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领军人物。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将活动系统划分了几大要素:主体(subject),客体(object),工具和符号(tools and signs),劳动分工( division of labour),共同体(community),规则( rules),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主体是活动的实施者,客体是活动的目标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工具和符号是发挥着中介作用的人工制品,共同体是由多个成员构成并有着相同目标的群体,规则调节着活动系统内部的行动以及各种互动。这一理论模型各要素间的关系表明,主体达成目标的过程不能脱离历史条件与社会情境,并受到规则、共同体和分工的制约或影响。共同体由拥有共同目标(客体)的若干个体组成。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已由图1所示的单一系统拓展到图2所示的多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协商,比起单一系统模型更具有多元性和情境性。多系统活动理论的客体3,正是由不同个体系统互动协商而组成的潜在客体,而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中就会在师生与教材的互动中产生属于该教学共同体的独特问题,这种独特的问题在模型中就占据潜在的客体3这一位置。
      3.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运用于英语教材分析的意义。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基本方法是对特定案例进行活动系统分析(activity system analysis)(魏戈,2019)。教材作为特定案例的一种,也适用于该理论,如柳叶青(2017)、曾家延(2016)基于该理论分别对数学教材、英语教材进行了分析,但运用该理论对教材某一板块进行专门分析还比较少见,因而,有必要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运用到对特定教材板块的分析中。在本研究中,同时将教材的学生用书与教师的教学参考构成的指向某一板块的内容视作一种双元活动系统的案例,使静态的教材分析在这一分析框架的支持下置于动态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中,从而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project板块教学中实现动态的知识建构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