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292 点击:
  摘 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中国文化,是中职英语新课标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借助教育戏剧方式,结合“立、悟、省、践、展”五个环节推进项目化学习,提升中职学生对于中国故事的理解力、中国文化的感知力和中国声音的表达力。
  关键词:教育戏剧;项目化学习;跨文化理解
  作者简介:姜琢瑕,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商贸职高。
  一、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目标下需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跨文化理解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作为新时代中职英语教育的实践者,英语教师担负着增进跨文化理解的新使命,更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脚于中职英语课堂,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挖掘中国元素,鼓励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
  要讲好中国故事,学生就必须了解中国故事的英文讲述方式。在中职英语新教材中,中国元素有机穿插在各个教学单元中。教学内容涉及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历史名人、科技文化成就等丰富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基于教材内容,通过语言素材学习和课文主题理解,联系中国文化元素并加以拓展,挖掘思政主题,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并将其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体而生动的载体。但是针对“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这一命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本内容需整合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在教材文本之外补充一定数量的合适规范的语言文本。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有挖掘中国元素、补充相关故事链接的主动意识和需求。但从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上看,大多补充叙事文本来自网络搜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补充材料的权威性也有待考证。有些文本虽然具备权威性,但语言难度超过了中职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
  (二)文本处理待创新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中国元素文本的处理方式又回到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上。学生在这类“字词解析—句子翻译—文本背诵”的机械操作方式下,无法激活对中国故事文本的热爱与探究热情,更难自发体验故事的文化内涵和思政主题。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主动讲述中国故事的自驱力,教师也会厌倦甚至质疑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其次,多项研究都表明,仅凭视觉和听觉来理解和记忆信息是不够的。在笔者对本校中职学生的一项问卷中显示,有参与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活动模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三)主题意义待挖掘
  中国元素文本的讲授与解读,不仅是帮助学生建立讲述中国文化的语言机制,构建故事讲述的结构框架,还要意识到内嵌于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文化元素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国文化,宣传中国成就,更在于通过这些优秀文本自身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科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探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带领本校英语教研组的几位教师组成项目实践小组,依托学校的选修课项目,在本校高一学生中开展了英语中国故事文本新读法的主题教学探究与实践。本项目旨在基于核心素养,运用有效的手段,开展中国故事的文本解读与主题探究,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一)文本材料選择
  实践小组成员首先商议并确立了选择补充文本的四维标准,即权威性、易读性、关联性与思想性。本实践项目中所需所有中国元素文本的中国传统故事、寓言神话或人物传记,均关联新教材两册基础模块每个单元的核心人文思想主题。项目组成员依据“用简单的语言也能讲好故事”这一原则,对原始文本进行了改编,使之更贴近中职学生的语言掌握现状,并体现了难度递进阶梯。所有文本材料按主题思想划分为“智慧”“追梦”“奋进”三个主要篇章。
  (二)教育戏剧的运用
  本项目的授课对象为中职高一年级学生,根据英语课标要求,学生已储备了 1500左右的单词,但对于用英文讲述传统文化仍然很陌生,也很难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使用猜测等阅读策略以及工具书使用策略学习新词、词组和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在项目实施中运用了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
  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主题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其中去检视与学习更多的有关内容”。它被认为是最契合 “全人教育” 和 “终身教育” 的艺术教育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心理学家霍华德 · 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1983 年发表的《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的 “多元智能理论”。
  教育戏剧在实施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是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诉求的教学方式。戏剧将故事的力量还原并演绎出来,让学生在安全的戏剧环境中,同理不同人生角色,并在情景运用中去感受语言之美与人物之精神。它是一个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目的在于让参与者在不断反思与讨论中反思自己、反观世界,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思想、感情和观点,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培养文化自信、中国根基和全球视野。
  基于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实践组成员设计开发了“五环三阶”项目式学习课程,在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三阶”指的是本项目中学生能力提升的三个阶段,即“基于阅读策略的文本理解力”,“基于思维差异的文化感知力”以及“基于自主学习的故事表达力”。“五环”指的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立、悟、省、践、展”五个环节。
  三、教育戏剧融合中国故事文本的项目化实践
  笔者将以本项目中的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为例,论述教育戏剧方式如何提升学生对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理解力、感知力与表达力。
  (一)关联教材“立”文本
  本次教学实施主要关联中职英语新教材模块一第七单元的阅读课部分。在课文中,学生学习了京张铁路的建设过程以及詹天佑先生的生平事迹,具备了描述此类事件的基本词汇与句型。学生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表达谈论中国人第一条自行建造的铁路背后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怕困难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