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王文良 字数:3039 点击:

    摘 要:院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应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效益为核心,从优化实验室体系、提高实验室的系统性、完整性、配套性出发,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软硬件的保障能力,构建院校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开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新局面。

    关键词: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关键问题

    实验室是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加强院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其核心就是优化要素,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为重任,充分挖掘实验室的潜在功能,使其更好的为教学工作服务。要实现规范化管理目标,我认为应抓住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1 应明确院校实验室定位

    院校实验室定位首要问题是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制和实行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由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等课程模块组成的素质教育课程核心体系[1]。即强化实践性教育,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特别是应改革现有培养模式,推行专业课实验实习积分制度,并设立创新学分,对优秀学员实行导师制。另外,积极探索院梡合办配点实验室或在院校相对集中地区设立重点实验室,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教学资源,突出院校办学特色。要从发展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目标等方面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树立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并据此对实验室进行明确定位。

    2 理顺院校实验教学课程结构

    院校实验教学应具有层次性,并应按层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结合我院实际,按培养层次将培养目标分为基本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此,实验课程教学架构应设置“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四个层次。验证型实验旨在培养学员认知能力,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有助学员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设计型实验重在激发学员的探究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则在于加强学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大胆设计实验,创新实验方法,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方案或创意。

    院校实验教学要本着“循序渐进、整体优化”原则,使学生在校四年能受到连续的、系统的实验训练。开设实验课程时,应按照教学不同层次、不同进度等因素,结合实验大纲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做到“适时有序、科学合理”。还要注意因材施教,组织学有余力或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参加教员的科研或组织学员参与院校重大项目研究活动。凡是实验项目较多、实验学时较多的课程,可以独立设置实验课;对于基础应用相关实验课程应采取分批开放实验室,引导学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组织专业教员对实验结果和效果做出有效评价,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实验[2]。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注重引入实验新技术。如近年来出现的网上虚拟实验、虚拟仪器设备,引起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重大变革,院校更要注意这方面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以使各学科专业的学员学习与掌握这一工具和手段。同时,要整合实验室功能,使实验室成为深化知识理解和研究性学习的阵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 要加强实验教学评估活动

    实验室工作任务繁杂,必须建立完善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制度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高,是工作有序化的指南,是管理科学化的先决条件。目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工作中顾此失彼,或落实不利,也是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实验教学评估活动是推动院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指导院校实验室在设置、教学、设备、环境、队伍、制度等方面普遍达到标准规定和要求,使实验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有标准,行有规范,查有依据;有利于改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院校实验教学水平;有利于督促院校加强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目前,实验室评估已全面纳入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之中。我院已对各系实验室分批分期开展了评估工作(包括实验室条件评估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等)。通过评估,各实验室查漏补缺,及时整改,极大促进了实验室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也更加规范。目前,我院实验室还积极推行实验室档案、实验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将实验室的相关制度、档案材料、设备配备情况、各类实验教学录像、光盘、实验教学课件及实验室取得的成果梳理归类,建立档案,并发布在校园网上,学生校园网上可以查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资料。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师生及时了解实验室的装备情况、技术参数、实验条件等,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库和新途径[3]。

    对实验室考核和评估,不仅加强了过程监控,也促使实验室健全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在目标、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一个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实现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实验室建设的稳步发展。

    4 统筹兼顾,合理运用实验室资源

    衡量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不仅要看拥有学科的数量和水平,更重要的是看学科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质量。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必须做到有完整的配备,并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等物资潜力,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目前,院校实验室在使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相近专业实验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低;实验室之间相互封闭、彼此独立,难以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难以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队伍不稳定等。要改变此现状,亟需消除制约实验室管理的瓶颈问题,打破以单一学科、教研室为主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减少管理层次,简化管理环节,建立以院、系为主体的管理体系[4];打破实验室封闭的管理格局,将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5 加强队伍的建设,落实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归根结蒂是需要发挥人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的关键。应把实验室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订完善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实验室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队伍培训制度,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培养或引进一批高层次实验专业人才。要统筹兼顾学科发展、协调院校全面发展。实验室管理始终应遵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按照“依托学科、集中建设、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效益优先、优势互补”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长远发展。应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并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硬件与软件、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总之,要切实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就必须从院校的实际出发,抓住制约管理效益的关键问题,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把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实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把人员结构调整与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把管理制度建设与理顺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把建设与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这样才能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中物理实验室的功能定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

    [2] 付植桐,王秀时.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4,5.

    [3] 谈评估对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4] 海南大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