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094 点击:

  【摘要】本文在阐述“翻转课堂”理念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国内本科德语专业口译课程的特点及翻转的可能性、必要性。从工作、学习及评价模式角度分别探索翻转课堂在德汉口译课堂的应用,并举例展示。文章进一步探讨翻转课堂在目前德语专业实施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 口译 德语专业
  翻转课堂,英文名为The Flipped(Inverted) Classroom,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乐于接受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念。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变为学习的自行组织者。它将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的课堂形式分成课内和课外部分:课内的成组互动学习、课外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师个别辅导及学生个人学习。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和学习教师制作的相关教学视频,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共同进行疑难解答和知识构建。
  学习本身是一种在认知与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世界、掌握规律并且通过实践来获取经验的过程,是一种学习者为主体的人类生存方式。而翻转课堂则一般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等学习资料进行学习、讨论、合作等实践,进而在课堂中将这些实践的结果予以展示、讨论、总结,接受相关引导,最终将课前的实践结果、课上的认知结果在课下进一步有机结合,进行总结及操练,从而内化为学习者知识、经验或能力。它相比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更为符合学习者真实的学习过程。
  现今的口译研究一般将口译视为一种涉及语言层面、语用交际层面和话语环境的整体的、力求对等的转换。“翻译教学本身也是翻译实践”。对于口译这种基于知识、经验的实践能力来讲,翻转课堂模拟了口译实战,并融入教师的引导、支持与学生的反思、总结等一系列对认知方面的促进,非常适合在口译教学中应用。国内翻转课堂实践在我国的中学有更大的使用规模和影响力,在口译教学方面则使用较少。翻转课堂重构了学习过程,构建了一个个性化培养的框架。其所强调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多样化的协作探究及开放式的交流互动为口译教学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按照《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口译课程属“德语专业技能课程”,建议覆盖大三和大四的四个学期即整个高年级阶段教学(德语组: 3-4)。除“理解正确,译文忠实原文,通顺达意”的一般要求外,“语速约为每分钟30-40(六、八级要求:40-50)词。”(德语组: 12)虽说《大纲》将翻译与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并列为能力项,然而目前本科德语专业的口译课堂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口译班级普遍偏大,二三十人的口译课堂司空见惯。传统授课模式往往以教师呈现原文,点名学生当堂翻译的形式,较大的班级规模导致学生参与度变低,很多学生未能参与口译练习和接受教师的评价辅导;
  2.口译课在课程设置中,周课时一般在2-4课时,对于需要大量实践联系的口译课程来说,有效的实践量尚无法达到;
  3.学生的积极性不够,一方面因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另一方面也因学生对口译课的看法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学生还常常因为不自信和羞涩而不敢张嘴等等,这些都成为口译课有效执行的障碍。
  除了以上问题,德语的学习情况也为德语口译课堂带来如下情况:
  1.德语本科专业是在大一开始学习德语,对于只有二至三年德语学习经历的大学生而言,,德语知识与中学阶段开始接触英语的大多数英文专业学生相比自然需要更多的促进和提升;
  2.德语本身具有繁复和相对严谨的词法、句法等,尤其在口译中,需要基于大量的练习和技巧习得才可以熟练、快速地于德、汉双语间进行转换。
  “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对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的颠覆或曰翻转,也引发教学中具体部分的一系列变革。本文分别从教师工作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课程评价方式三个角度探究“翻转课堂”借助网络平台在德语口译教学的应用。
  翻转课堂将课程分为了课上和课下,课下包括课前及课后。教师将打破课前备课、课上讲授的模式,转而在课前一段时间将视频和课件共享给学生,将过去在课堂讲授的知识或练习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则用来检查学生学习成果、讨论项目问题及合作解决问题等,这也符合较为紧凑的课时安排;课后安排学生自行内化吸收知识和经验,并积极给予个别、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从课堂的指挥者转变为支撑者;其工作内容也进行了翻转,将过去课内的内容移至课外自行学习,顺应了人类实际的学习方式。与教师工作方式的翻转相应,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可以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和协作是翻转课堂的前提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对教师提供资料的独自处理资料、群组讨论、个人操练等。
  翻转课堂延伸了课堂,巩固了知识、能力的习得,以真实或虚拟的项目或主题为主线。从德汉口译课程来看,翻转的课堂需要教师至少在课前将带动态讲解的讲义、视频片段、原文、专业词汇等分享给学生,给出主题/项目和学习目标,并预留三至七天的课前准备时间;课堂上检查学生口译学习的情况、讨论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学生分组来共同完成一个口译项目或解决一个口译相关问题;课后时间,则留给学生进一步训练,可由教师提供部分训练资料;在具体文义理解或表达不清、翻译综合及分项能力的提高角度、项目执行的困难等方面,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给予个性化辅导。以往的经验表明,德语专业学生在口译中经常出现比较基础的语法、词法问题,在课前、课后的内容中,应该额外加入一些相关的句法、词法如框型结构句型、分词从句互换、形容词词尾等训练,并在整个口译课程中加大口译基本能力如短时记忆、复述、总结等训练。如图示:
  完整的课程结束,新的主题学习即将开始,整个过程如同向上的螺旋——完成了一轮口译学习的认知过程,又一轮学习得以在新的起点及高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