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675 点击:

    作者:袁曦 高璐 张玉 李明星 邹灿
      【摘要】抗日英雄的铁骨精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砥砺奋进的民族精神,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对抗日英雄的事迹进行整理汇编并翻译成英文,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传播,同时还能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从抗日英雄事迹的文本特点出发,结合翻译实践,,针对具体的翻译难点,探究式地选择了一些翻译技巧,以期对此类文本的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抗日英雄;事迹;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袁曦(1997.10-),女,汉族,四川西昌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本科,研究方向:英语翻译;邹灿(通讯作者),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璐,张玉,李明星,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创项目“抗日英雄事迹的外宣翻译为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项目资助 (201810616008)。
      前言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四周年,回顾中国革命历史,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和平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为了在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加强人们对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历史共识,让国外友人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与中国情怀,笔者将30余则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翻译成英文。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事先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查找,对多种平行文本进行了分析比对,研究总结其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抓住抗日英雄事迹的文本特点,即历史性,客观性,真实性,在客观分析时代背景的差异性与词汇的特殊性的同时,密切关注段落与段落之间,主题与事迹之间的关联性,运用直译、意译、词类转换等翻译技巧,旨在挖掘抗日英雄事迹的内涵价值,激发当代青年对革命先烈的缅怀,继而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中国革命精神。
      一、抗日英雄事迹的文本特点
      1.历史性。从广泛定义角度看,历史性是性质的一种,时间性就是它的历史性。具体的历史性是指一个阶段与下一阶段特点的不同,其中包括时代特征。本项目便是在充分尊重历史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与翻译。为使中外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翻译项目的主题背景,译者以当下时代契机开篇——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为题,系统且全面地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及意义进行梳理,并在突出时代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汉译英工作。还原抗日全过程,使读者能更为清晰地了解各抗日阶段的时代特点以及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具体的英雄事迹的翻译中,皆较为注重该抗日英雄所处的战争局势,对以历史为主要支撑的源语言进行翻译。
      2.真实性。“真实性”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最初的”。为确保项目研究内容的真實性,所有研究对象及其事迹参考材料皆源自国家官方网站、历史书籍、认可度较高的文献等。就研究对象而言,项目成员以“中国抗日英雄纪念馆官网”为主要参考来源,以确保人物选择的真实性,包括其个人资料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在具体事迹翻译方面,为避免笼统性,突出真实性,文章皆将某个典型事迹细化,强调该英雄人物的独特性格或品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以“彭德怀将军”为主题的事迹翻译中,仅突出其在百团大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展现作为雷霆之子的彭大将军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典型的人物事迹更易突出真实性,也便于读者进行查证,同时体现译文的权威性。
      3.客观性。在无夸张的、偏离事实的描述这一特点中,客观性与真实性较为相似,但在具体用语中,客观性更强调措辞严谨、避免主观评议。该项目在源语的采编中,皆以平实的描述为主,还原抗日英雄人物事迹,文末亦根据相关事迹进行总结,极大程度地避免了主观性评论。同时,为保证读者对内容的客观掌握,译文大多以直译的方式,个别增译部分仅为官方解释性说明。语言的客观性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正面事迹的引导避免了价值观的强行输入,但亦保证了正能量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翻译难点
      由于英汉语言和中西文化差异,加上抗日英雄故事本身所带有的历史性、真实性、客观性无一不是对译者的挑战,如何做到在充分达意的情况下,保持原语的特色是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考虑:时代背景、词汇选择和整体性把握。
      1.时代背景的差异性。1931年—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正在逐渐从金融危机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美国,在1933年罗斯福颁行“新政”以来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抗日英雄故事具有社会历史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而对西方友人来说,了解中国的时代背景是更好理解英雄故事本身的基石。因此项目在正式翻译前做足“功夫”,例如,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时代背景,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较为充分的补充,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2.词汇的特殊性。对抗日英雄事迹进行翻译,不仅在于故事本身,故事所弘扬的精神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唤醒现当代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在对这类故事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因素,故事中会出现大量的“中国特色”词汇,如:“新四军”“司令员”“元帅”“第120师师长”“团长”“营长”等等。由于历史文化的较大差异,许多“中国特色”词汇在西方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表达,这些词汇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尽量保留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又要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3.篇章的整体性。在翻译抗战英雄故事的过程中,要对篇章整体性有正确的把握。考虑到当代是快餐文化的时代,英雄事迹的篇幅不宜过长,且每位抗战英雄的先进事迹各不相同,译者要做到将这些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而每位抗日英雄都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如何用短短几百个字浓缩英雄“最美的故事”,就要求必须要做到事迹与主题间有关联,题目与译文间有呼应,段落与段落间有联系,这样才能使整篇故事有起伏高潮,有看点。在新媒体时代下,英雄故事的题目也是制胜的关键,既要紧扣故事人物,展现人物主要性格特点,又要使主体简单易懂。如,杨靖宇:白山黑水铸忠魂;再如,刘少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