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课程评价方式,自出现以来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对于传统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更加具体、更加实用,内容更加丰富,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所处的学习阶段,为学生更好地自我提升提供借鉴。本文详细列举了几类表现性评价的评分规则,并阐述了其深刻内涵,论述了英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过程,为其他教师设计表现性评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内容,并为其制订评分规则提供借鉴。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评分规则;英語教学
【作者简介】刘欣,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评价方式的单一化、评价手段的简单化,很难保证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目的模糊,学习态度较差,无一不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带来了难题。在英语课堂中,预习、互动、展示、评价、反馈等各个要素表现得均不如人意,学生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觉得教学的推进举步维艰。
究其根本,是在于课堂缺乏一个内容合理、流程完善、规则明确的评价方式。传统的纸笔测试在评价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它只能检测出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能力,却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哪里?该到哪里去?怎样到达那里?纸笔测试既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它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所处于的位置,且能真实反应出学生在语用环境中的表现。
二、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及优势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在教育领域颇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学者Grant·Wiggins撰写的《教育性评价》,它为表现性评价实施提供了诸多的理论依据。他认为,评价应该专门用来改进和培育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像绝大多数测验那样用来审计学生的表现。JudithArter与JayMcTighe合作编写的《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给业内人士清晰的指引,即如何使用清晰的表现性准则和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公正一致的判断,如何使用表现性准则和评分规则来提高学生的表现。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课程评价方式,自其产生以来便引起了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广泛关注。相对于传统纸笔测试而言,它更加的具体、更加实用,内容更加丰富,能够及时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处于的学习阶段,为学生更好地自我提升提供了借鉴。
三、表现性评价的评分规则
在评价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评分规则的制定。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评分规则?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表现性准则?我们制定的评分规则是否适用于所有层次的学生?本文将就评分规则的制定提供经过经验检验的、可靠合理的指导。
1.内容明确。合理的评分规则首要原则就是要有明确的内容。内容决定了学生的表现,也是学生评价的标准。评分内容要涵盖学业所有重要的方面,比如听、说、读、写,而排除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比如游戏的熟练度、歌曲的熟练度。好比我们参加驾照考试,如果事先我们不知道考试内容、考试的得分点,我们很难在最终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如果一个评分规则没有包含真正的内容,那么后续的一切进展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在确定评分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到所制定的内容是否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是否太难或者太易?学生是否值得花费时间来学习?
2.条理清晰。在参阅了许多国内外诸多的评价单后,我发现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许多教师对于评价的内容十分明了,但是学生对于其内容却不知所云。作为评价方式的制作者,我们对于评价的内容以及流程了然于心,但往往学生对于这些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评价方式感到迷茫。这错不在学生,而是我们没有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我们评价的重点。评价条目的内容不宜过多,评价方式应该便捷,比如打☆,打√,,避免较长时间的书写。对于评分的规则也要尽可能的详细。如果评分等级是1—5,1分最低,5分最高,那要明确指出,什么样的表现才符合5分,什么样的表现只能得到1分。评分规则如果并没有就主要的因素做出具体的说明,那么教师很可能会对其中的有些要素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3.操作简易。内容再明确、条理再清晰的评分规则,如果操作起来很麻烦,不仅会给学生,教师带来麻烦,也会弱化评价量表的实用性。操作的简易性要求每个评分规则使用起来都十分简单,教师和学生能通过学生的即时表现快速判断出学生处于哪一个等级,并且在等级的评定上不会造成任何的迷惑与争执。在制定评分规则的过程中,我们要询问自己:学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量表的用法吗?它为教学决策和学生进步的追踪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吗?它能为评价学生的表现提供灵活多样的方式吗?如果量表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即便教师能有耐心完成每一项条例的评判,但是同学在互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抱怨、敷衍的心态,从而影响量表的最终评定效果。
比如在设计的第一代评价量表中,我要求组长对于组员的背诵程度给出三种不同的等级评定,但是要求组长用文字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果评价量表收上来一看,组长给的评定五花八门。有“XX背诵得非常流利”“背诵不是很流利,有些句子卡顿”“只会背诵一两句,后面一直在停顿”,还有索性简单几个字评定“好”“不好”“不流利”“不会背”。这样的评定方式不仅给教师汇总评价带来麻烦,同时表现出有些组长敷衍不负责任的心态,不想写太多的文字,只想简单地应付交差,评价结果也毫无疑问的受到影响。因此在量表的制定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简洁客观的评分规则。如课文背诵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用三个☆来表示。
相关推荐
[陈琼妹] 基于网络环境的期刊工作中期刊评价创新的影响及启示分
[田鑫] 水产品冷链运输绩效评价研究
[戴丹 董学勤] 基于DEA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研究
[祝瑜晗 刘圣源] 基于因子分析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根指标综合评价体
[来晓] 浅谈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
[伍岳连]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薛春立 柏文峰] 安全评价中应用小子样理论之初探
[尚武] 大果沙棘品种适应性及其综合评价
[王健] 高职信息类专业“五星认证”技能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李健]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探析
[校园英语] 基于“跟进式评价”的小学语文悦动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校园英语] 构建基于单元立意的初中英语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
[校园英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评价策略研究
[校园英语] “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及时性评价的
[校园英语] 小学语文表现性学习教学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