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021 点击:

  【摘要】体校学生英语的学习,靠的是长期努力,而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体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升英语成绩及学习效果,正是本文要探讨的方向,探讨“理解”“耐心”“信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校学生;英语学习;耐心;理解
  【作者简介】姚林(1988.08.04-),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英语的学习本身就需要长期努力和积累,针对体校学生这种半天训练,半天学习的群体来说,英语的学习,靠的绝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更加需要体校学生们长期努力和坚持。然而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体校学生的英语,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也是我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方向。阅读了《整体养育》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不是通篇的专业术语,而是这几个词“理解”“耐心”“信任”。而这让我在实际教学中也获益匪浅。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出现过。
  小A:我就是交了!你不信我,我也没办法!
  老师:你意思是我冤枉你了?你不交作业还这么有理……
  小A:气呼呼地踢开凳子,转头离开教室……
  老师:他没交作业他还有理了!
  老师:……将皱巴巴的作业摔给小A。你看看你画的什么啊?
  ……
  班主任(给家长):你孩子怎么能离开教室?这让老师怎么上课怎么管理?
  当心理能量很足的时候,更容易做到共情(无条件接纳自己/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很生气,因为……),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例如指责、抱怨、发泄……而不是把负能量给他人。
  不论家人、学生,第一步,都应该是停下来,先共情我们自己,察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才能去耐心地理解他人。例如实例中的小A,当老师更多耐心理解了孩子,真的再去检查下办公室是不是有作业本,是不是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回到体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性上讨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教师的耐心、从心理解学生;学生的信心;学生的阶段发展特点
  一、教师的耐心,从心理解学生
  体校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些连字母都读不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一味地跟上每节课的进度确实存在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更加理解学生,并充分利用早晚自习、课外时间去帮助学生补习,哪怕是最基础的知识,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辱骂不能懈怠。
  记得带初三年级的时候,在口语听力考试期间,带着学生读、听,有些学生跟不上,那就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耐心,每天带读的时候,哪怕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也不能催着学生往前赶进度,而是,真的去理解帮助学生。从整体性出发,当视野开阔了,视角调整了,能看到的当下更多了,才能合理地帮助孩子怎么去把握重难点,最后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构建自己的框架,每一步才真的有章法有意义。
  那具体怎么做才能真的做到有耐心、从心理解孩子,那就要先从培养学生的信心开始。
  二、学生的信心
  1.口语听力考试期间,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初三模拟考试,很多学生反应,比之前做题的时候更有信心了,尤其是任务型阅读题,之前都看不懂题,而现在能读懂并填对题了,,学生的兴奋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仔细想想原因,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学生在每天口语听力的磨炼中,培养了语感,增加了词汇量,而不是之前的两眼一抹黑,看不懂读不通。语感,对学生来说,是“秘密武器”。
  2.从整体性出发,帮助学生看待英语学习甚至思维方式也发生改变。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进步,而进步不止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正确地认知;不止学单词、学句型,也学单元、学整体英语。学习从整体观出发看学生,改变在点滴,再给学生进行试卷测试,一开始有很明显的进步,接下来发现了新问题,出现了一定差距,同一个知识点,比如讲到数词,有时钟、日期、倍数、分数等概念,但是在应用上出现了分层,有的学生会见招拆招:只会一种类型的题目,换一个说法,或增加一个知识点,就不会答题了;有的学生无招胜有招: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尤其把知识点放到文章中,例如阅读理解,这类学生知道,要想做得好,仅靠单纯地背诵单词句子,套用知识点不一定能拿高分,要明白出题人设计题目的意图,理解考查背后出题人的整体思路,比只是就题做题而言,有效地从整体性出发去做题,效率更快,角度当然也更高。
  3.帮助并教会学生学会zoom out & zoom in,zoom out從整体分析题目和自己做题时的错误,哪些题如果从整体性出发,会不会有另外的解法答案,不局限于每个解法本身,而是找到本质;zoom in从字、词、句、语法、句型、听力、口语等方面,分解到每一天的学习,很多语法、单词记不住,就找到自己的方法,无论是编口诀、联想、还是根据上下文,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再谈应用。
  教师的镜头不仅要拉近看细节,更要会拉远看全景,满足孩子的自主感、能力感,以及情感上的需要,做到这些,培养学生自信的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有这样一句话“you can never be over prepared”,帮助学生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接受合适的挑战,进入挑战区。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什么是失败,什么是成功,并认识到失败和成功的关系,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很多失败的经验汇集而成,从失败中学习并总结经验,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其次,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怎么去总结失败的经验,怎么去积极地解决问题。再次,当学生进步后,孩子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作为教师,就应该真诚地称赞学生,肯定学生背后的努力行动、正确方法。对于一些没有取得成功的学生,帮助学生分解小目标,积极地让学生去努力尝试,争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测试的时候,学生的任务型阅读很容易失分,但是测试中多拿了几分,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仅仅盯着整体分数不高,而是要看到每项题目中的进步,即使犯错,也有进步的空间,不必强迫“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