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15 点击:

  摘 要:初中英语学习面临三大困境:学生学得太难,学得太苦,学得太浅。为破除上述困境,笔者尝试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这是对“教为不教”时代化路径的理性思考与探索。实践中,笔者探索出游戏化学习模型:舒适区、发展区、挑战区,并且以具体案例佐证游戏化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实践表明,游戏化教学设计有助于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教为不教;游戏化;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王钰,苏州市草桥中学校。
  一、追根溯源:游戏化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作为叶圣陶先生的母校,“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始终是我校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衡量教学改革成效的标尺。游戏化教学设计正是对“教为不教”的时代转化、理论阐扬。
  (一)“教为不教”的时代转化
  叶圣陶先生在1977年提出:“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这个理论在我校被千万次引用、解读、阐扬与转化。
  不论如何转化,其思想原意中,“达到”路径很重要,这是教学设计中不能“省”略的关键之处。譬如,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活的英语单词的“储存器”,,而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正确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比如,能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的学习力;能够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的分析力,能够参与到知识获得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践力等。正如Bruner所言,知識不是一件产品,而是一个过程。同样,学业不是一项绩效,而是一个获得正确知识和熟练能力的优质流程。
  打造什么样的流程,才能让教师放手,俾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进入“不教”境界呢?可下功夫的地方真的很多。譬如,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复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取舍、教学路径创新,作业设计策略等。我们选取游戏化教学作为切入口。因为关于它的研究少,其存在的问题多,改进空间大,值得探索。“教为不教”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蕴含着对于教学改革的多角度体认,蕴含着对学习者命运的真切关怀,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事物本相的真诚索问。
  (二)“游戏化”的内涵界定
  当前初中英语学习有三大困境:其一,学生的学习潜能未被充分挖掘,学得太难;其二,学生对学习路径不够丰富多样,学得太苦;其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够全面多元,学得太浅。为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笔者提出游戏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以释放学校的教育潜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叶圣陶先生倡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自能教育精神相契合。因此,将“双减”政策落实举措与游戏化教学设计体系构建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实践价值与意义无远弗届。
  简单说,游戏化教学设计,就是注重将游戏元素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沉浸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以期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境界。这里的“游戏元素”是指使得玩家沉迷于游戏的驱动力。要实现游戏化教学,我们可以从游戏背后的八大核心驱动力入手,尤其是内部驱动力和白帽驱动力(创造、社交、未知、成就和使命)。换言之,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是立足于学生的求知欲、伙伴间的影响力以及学生的创造力、成就感和使命感等角度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若干有质量的游戏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也可以不以游戏形式为载体,而将驱动力因素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
  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它从学生的“源”动力出发,激发学生自我建构对知识的理解的欲望,具有持久性。而游戏教只能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游戏结束,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之消逝。因而,笔者认为目前的认识中,游戏只能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点,而游戏化能够抓住一个面,并因各种驱动力的有效渗入而不断拓宽。
  以英语单词默写为例。以前,笔者总是将每次默写的单词单列开来。成绩出来后,笔者总是表扬本次默写好的学生,给予免抄单词的奖励。默写好的学生获得了一种心理满足感,而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似乎事不关己。然后,下一次默写又是全新的开始。现在想来,笔者可以将一学期的默写进行统筹安排,设计成一个“默写达人”晋级游戏。假设一学期共20次默写,每次均以100分计,总分为2000分。我将2000分划分成10个等级,每个等级设置一个奖励(特权)项目,奖励(特权)由低到高排列。一名学生达到某个等级,他就享有这个等级的奖励(特权)。这样的话,不光优等生能获得奖励或享受特权,学困生在慢慢提升的过程中也能多少获得他能达到的目标奖励。教师也可同时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4-6人捆绑在一起,除了个人晋级,还可以小组晋级。小组晋级游戏可以很好地构成自然的“学习共同体”互助模式,融入更多的社交、使命、成就、创造等驱动力因子。
  二、案例举证:游戏化教学设计策略
  (一)游戏化学习模型
  为了使学生走出“不要学、不愿学、不爱学”的学习窠臼,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化学习的优势,实现学习的趣味化、心流化,让学生体验从“心累”走向“心流”的游戏化教学设计。
  遵循心流理论,我们找到学习者的能力近侧发展区间,分区确定其学习任务难度,设计了游戏化学习模型。
  如图所示,游戏化学习的设计,是借鉴电脑游戏的设计流程而规划完成的。大多数电脑游戏都是遵循心流理论而设计的。游戏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给在游戏中处于不同状态的玩家再次进入心流的机会。心流是为达成(一系列)游戏任务而进入的一种相对忘我和满足的高级心理体验状态。产生心流的最核心前提其实是“已有能力”的拓展,这样会让游戏具有挑战性,激发玩家的创造力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