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10920 点击:
  【摘要】中学阶段在整个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也是在这一阶段快速发展自身语言学习能力,形成独特的思想。但在日复一日的英语学习中会遇到各种让他们丧失信心,削弱斗志的困难和挫折。本人结合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反思的结果,谈谈自己对巧用仪式感助力初中英语智慧课堂的理解。
  【关键词】仪式感;初中英语;智慧教育;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朱丹,常州市武进横林初级中学。
  张爱玲说过:“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教学同样需要仪式感,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一、 仪式感的含义
  “仪式是指按一定的文化传统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集中起来的安排或程序。”它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并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同和接受,比如成年礼、宣誓仪式、毕业典礼等,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单调性和重复性。如果说仪式是规矩,那么仪式感则更多的是情感态度,它是参与者在仪式进行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具有自发性、主动性和生长性。比如课上同学们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展示活动,如情境式对话、话题采访或小组竞赛等,有些本来表现一般的同学就能从中体会到团队荣誉感,产生个人责任意识,这就是仪式感的魅力所在。
  二、 仪式感为初中英语智慧教学带来积极体验
  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一书中这样写道:“‘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由此可见,仪式感可以给学生、老师带来不同且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英语学习氛围。《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的课堂导入、教学手段、课堂活动都必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产生的感觉,包括新鲜感、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等,就是仪式感带来的,非常有利于学生兴趣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开学初,通过交流,发现班级大多数同学都很喜欢唱歌,因此,抓住学生这一共同点,在每节英语课前,笔者都会播放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英文歌,慢慢地他们会自觉跟着哼唱;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英文歌曲作为课堂导入。比如在译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介绍不同的职业,课前就播放了一首英文歌Be what you wanna be,学生边听边填,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后,学生也跟笔者交流,说从来没有上过这样有趣的英语课,希望以后可以多接触。在这样富有仪式感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可圈可点,某些一开始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长此以往,成绩也能够达到及格,这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得英语课堂越来越有朝气和活力,丰富而有趣。
  2. 创设多样学习情境,构建智慧英语课堂。初中英语学习不同于小学,课堂内容增多,教学难度增加,对有些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对其他学生来说则是一个挑战。余文森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指出,“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求打造一个“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课堂培养模式,做到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致力于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学习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利用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和培养优秀品格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没有母语的优势,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时颇感无力,若再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恐怕他们此生都会对英语望而却步吧。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刚好可以利用英语的新奇、神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反复操练,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实现中西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做到乐学英语,悦享文化。
  3. 妙用现代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活动趣味。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传统一只粉笔的教学模式,它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适合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的年龄特点。电影、歌曲、视频的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希沃白板独有的丰富的课堂活动也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开闭音节及成音节时,就可以借用希沃课堂竞赛模式,两两PK,寓教于乐,从乐中学。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如何在数据支持下进行精准教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法课中,介词和频率副词难度并不大,为了让同学们在学完后充分掌握知识,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平板电脑、希沃白板等为载体,运用极课大数据、一起中学等软件,充分展示了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带来的良好效果。另外,经典的思维导图让课后复述课文成为一件很轻松的事。例如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一课,是Simon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球员Li Hua的一篇记叙文,内容要点表较多,要初一学生自己复述,难度就比较大,但借助了思维导图,学生一下子都跃跃欲试了,具体看如下图片:
  三、 仪式感助力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
  1.  让“仪式感”转为“行动力”。其实,仪式感很容易在心中滋生,但如何保持這份激动并努力实践到学习生活中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现代化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授课方法之处在于,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并实施的体现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一步步引领着我们向更好的、更专业的道路上去。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一项,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赖。在参加了多次教研活动后笔者总结出,每节课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有一个老师只着眼于知识点的讲解,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且课堂的精彩呈现,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多给出生成性评价,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自我总结,最大程度理解知识,活用知识,对课文内容乃至生活实际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学习后要达到的效果,这也是笔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做到的。
  2. 创设意境,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应扮演好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努力为学生搭好脚手架,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挖掘自身的潜力。但同时不能忽略了课堂活动的“保鲜期”,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时代话题不断更新教学情境,丰富课内外教学活动,让这个“保鲜剂”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思想及行为需要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班杜拉也指出,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到强化的影响。因此,在认识到这点之后,笔者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做出了很大改变,从口头转为实际,从鼓掌变为嘉奖,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3. 加强沟通合作,增强学生自信心。正如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所言:“许多心理问题与仪式的消失有关,而心理咨询所做的,可能是利用心理咨询这种特殊的方式,让来访者完成其需要的仪式,即完成自身的神话”。英语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感知能力和再创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交流采用亲和的语言,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在一系列课堂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分组竞争,小组合作等,能有效培养学生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等。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每位同学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有针对性地就某个环节或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优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表现力和自信心。
  仪式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种方式,一个媒介,但参与者愿意主动认同或期望通过这样的仪式达到预期效果。英语教学工作实施起来根据情况不同会有一定难度,要在平时多注重被我们忽视掉的细节,多学习思考,多总结反思。要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还有赖于广大教师针对这一方面作出更深一层的探讨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社,1990:135.
  [2]圣·德克序贝里.小王子[M].程学鑫,译.北京:商务印馆,1979:97.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1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