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329 点击:
  摘要:用儿童的眼光审视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重申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儿童本位理念就是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身心和认知发展特性、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满足儿童个性化需求,且被儿童喜闻乐见。移情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从儿童身心发展实际和特点出发,以儿童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还能在潜移默化的美育中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文章从儿童本位理念出发分析小学语文移情教学的重要美育作用,并从具体的移情教学课例出发对小学语文移情教学实践进行应用研究。
  关键词:儿童本位理念;移情教学;小学语文;美育功能;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0-0050-04
  当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教什么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是否需要、能否接受、是不是感兴趣、每个学生需求是否相同等考虑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秉持“儿童核心本位”原则,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需求开展教学,甚至很多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炫技”,将许多“伪儿童化”的教学内容和教法强行付诸实践,这些行为不仅仅超过儿童理解和接受范围,还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背道而驰。因此,重申儿童本位视野,秉持对儿童负责的态度,探寻小学语文知识、情感的“真”,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
  一、 儿童本位理念及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儿童本位理念与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周作人先生认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儿童期的二十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自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应该对儿童独立价值给予肯定,也应该认识到儿童教育的独特性,“儿童本位”理念就是基于社会对儿童和儿童独特价值的发现,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将儿童实际情况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促进儿童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重申儿童本位理念就是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和认知发展特性,能够滿足儿童个性化需求及整体发展,要被儿童喜闻乐见,所以,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立足于儿童视野,秉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理念,在儿童本位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二)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只有充分把握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按照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自我中心思想逐渐剥离,低年段学生以无意注意和形象记忆为主,而高年段的学生则以有意注意和抽象记忆为主,且由于先天以及后天因素影响,儿童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方式和实物进行认知教学,强化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恰当生动的知识背景,从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认知特点出发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儿童整体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并行发展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现过于重视文本教学、过于注重道德思想灌输或者重视“阅读理解”、忽视“工具性”的语言文学知识学习现象。儿童整体发展要求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统一”和“意文兼顾”,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既要看到课文的内容思想及其传达的情感,也要注重语言要素、文学创作手法与技巧、阅读技巧等人文性内容,既要抓住语言要素,又要把握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主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养成。
  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满足儿童的不同需求。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由教材规定和教师选择来决定,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津津乐道,学生被动接受,遇到学习困难也无法及时解决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进行了预设,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兴趣和需求也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满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教学权利、创设多元化师生对话平台十分必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认知和学习优势,进行创新性学习,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难点、疑点,并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在完成教材和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自身兴趣点,在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和教师的辅助下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
  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儿童喜闻乐见。只有了解儿童,寻找并实施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从儿童角度出发的教育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才能被儿童有效接受。首先,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是有趣的,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其次,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是浅显易懂的,教师不要进行“炫技式”教学,过于拓展教学内容,必须将教学内容讲得通俗易懂,对教学难点,也要运用形象生动或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吸收;最后,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是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日常生活与理论知识的互动中开展教育,才能将课堂所学灵活迁移到生活教育中来,才能在学校学习中锻炼生活本领、规范一言一行,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 移情教学与小学语文移情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移情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移情”来源于西方美学概念,费希纳从心灵感觉经验分析入手提出“移情说”,改变了传统美学从理论到经验“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逐渐成为影响广泛的审美心理学派重要理论,“移情说”提出审美作用,即审美的象征作用,认为人把自己外射到或感受到自然界事物中,“对象的人化”或“把情感渗透他物里”。我国传统美学理论著作中虽没有提出系统的“移情说”,但也提及了许多与移情手法相关的论述,如“赋、比、兴”里“兴”的表现手法,就是要用自然界事物引发人内心要抒发的内容和感情,后期也涌现了许多文人借助月、柳、秋叶等自然景事物意象构建多种意境,表达内心情感,这些文人情感外射到自然景事物中,逐渐凝结固化为情感象征,这种表现手法也逐渐具有审美性质。由此可见,移情与审美活动密切相关,人们在欣赏客观事物时将主体的情感赋予到客观事物中,将无声之物转化为有生之物,客观事物成了审美主体情感的投射延伸,使之变成了有情有义、有知有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