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002 点击:

  【摘要】形成性评估注重教学过程,强调知识学习与建构的过程。利用教学平台数据优势,结合形成性评估的特点,实践线上SPOC形成性评估督学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线上SPOC;形成性評估;督学
  【作者简介】李显宁(1980-),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旅游资源翻译。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实现从单一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多元评价的跃升,是教学评价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如何利用形成性评估手段导学、督学、助学、优学,成为亟待实践和解决的问题。
  二、特殊时期形成性评估督学的意义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依赖考试和教师的经验,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教学新时期,教师隔着屏幕很难接收到学生课堂上的情态语言反馈,纸质面授考试也无法进行,故传统评价方式已完全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求。
  形成性评估注重教学过程,强调知识学习与建构的过程,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初衷。特殊时期,基于教学平台数据和直播平台数据即时反馈的学生的学习疑惑和不足,有助于教师及时优化授课策略,督促学生线上学习,引导学生答疑解惑,习得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三、形成性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1. 线上SPOC形成性评估方法。《体验式英语视听说写》是一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应用英语慕课,应用此慕课开展了基于云课堂平台和钉钉直播的线上SPOC教学实践。基于第一轮在云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在线上SPOC开课初期,又根据教学平台特点和课程内容,对形成性评估的督学过程进行了优化。如下图:
  首先,根据《体验式英语视听说写》的教学总目标,细化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基于教学平台和直播平台,设计并实践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线上适时互动,实践教学过程,然后进行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多元评价,教学平台后台即时生成教学过程数据。在每一单元模块或每一教学任务授课结束后,教师导出教学平台数据,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与反思,适时做出调整,并鼓励提醒学生为实现目标而改进方法方式。数据分析反馈为教学目标服务,依次反复循环,实现形成性评价对教与学的督学反拨作用。
  2. 线上SPOC形成性评估督学实践。(1)细化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线上SOPC,教学指令的传达有时不会像面对面课堂那样有效,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在直播授课时,通过课件图标或文字明确课中和课后任务,在直播结束后,还需在云课堂公告里,以及在QQ群、钉钉群里明确学习目标,细化学习任务,以达到有效督学。
  (2)直播互动反馈统计督学。直播课,教学互动手段不会像线下课堂那样丰富,直播互动的过程评价因直播平台功能的限制,需要教师为学生建立互动统计档案,以鼓励学生跟上直播授课实时节奏,减少溜号概率。为了鼓励他们积极踊跃地发言,积极回帖的学生应获得相应的额外督学分数。
  (3)单元学习数据导出督学。在云课堂平台,学生只能看见自己的学习数据和学习进度条,无法得知别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促使学生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生态圈,便于后进学生查漏补缺,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按照课程的评价比例设置,导出全班学生的学习数据,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里的学习进度,促使学生间形成竞争的学习生态圈。
  (4)单元阶段性评价督学。线上SPOC教学5步曲:一导(导学)、二助(助学)、三教(授课)、四学(学生学)、五考(考试考核)。考试考核有整门课程结束的终结考试评价,还有单元、期中考等阶段性考试评价。
  线上SPOC教学刚开始不宜进度太快,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检测一下学生该单元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利用教学平台数据,教师可反思教学重难点是否学生已掌握,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学生则可根据阶段性考核结果反思自己存在的学习漏洞,以查漏补缺,完成了单元学习任务和目标,继续解锁新功能。
  (5)优秀作业展督学。优秀作业展的作业都经过了教师好几次的反馈修改,作业优点明显,值得借鉴分享,其他学生可对照自己的作业,知不足而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学习生态圈。作业被展学生是学习的领头雁,英语学习成就感大幅提升,会更加不断进步,并帮助同学进步。
  四、结语
  线上SPOC的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当学生对于线上课程已从一开始的新奇新鲜转为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惰怠时,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督学方式方法也需随时更新。抗疫非常时期,线上授课应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并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当个懒老师,这不仅需要教师优化线上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继续深入探索形成性评估的有效实施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导学、助学、督学、优学。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理论与实践[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7.
  [2]陈蓉.大学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估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