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tougao@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819 点击:

      【摘要】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大量能够使用英语表达中医理论与文化内涵的外向型复合人才。中医英语课程是中医药院校培养对外交流人才的基础课程。本文旨在研究高校中医英语教学现状,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出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全新教学策略与改革模式,推动外向型中医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外向型人才;中医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冉(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中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英语教学;张小皎(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陈仕贤(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中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以培养外向型中医人才为目标的中医英语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0602039。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国际化传播进程日益加快。培养既具有中医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能用英语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外向型中医人才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中医英语、针灸英语、医学英语等特色专业英语课程,但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中医英语教学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对外向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这一现状,有必要对当前单一固化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更新和优化专业英语教学,为祖国培养更多跨学科中医药人才。
      二、当前中医英语教学现状与不足
      中医英语是一门以中医知识和英语语言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专业英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中医药学习研究及对外交流的能力,更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国际人才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在培养外向型中医人才,传播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也是各大中医药院校开设的特色专业英语课程之一。
      目前中医药院校的英语课程体系主要采用两阶段教学:基础型的“通识英语课程”+提高型的“专业英语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校普遍开展针对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的基础英语课程,助力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在学生已经进行了两年中医专业知识和基础英语学习的前提下,开展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这种课程安排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问题。一方面,中医专业学生从大三才开始学习中医英语课程,课时安排有限,一般都在36课时(一学期)或72课时(两学期)左右。有限的课时量使得学生不能接触到更为丰富的中医英语学习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局限性;另一方面,中医英语课程普遍仅选用一本或两本中医基础理论英译内容的教材,缺乏对词汇、阅读、翻译等具体语言学习方面的培养。因此,改进和优化中医英语课程体系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性步骤。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中医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从事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一类是学习中医专业出身、英语能力较为出色的老师,另一类是学习掌握了中医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英语专业老师。事实上,中医专业出身的教师讲授中医英语课程容易侧重专业知识、而对于中医英语词汇,,术语和句型翻译规律等语言类知识讲解不够透彻;而英语专业教师普遍通过听课培训了解浅显的中医基础理论,缺乏经典诵读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一些中医特色术语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对中医英译内容来源和规律的全面讲解。
      中医英语课程在各大中医药院校已开设多年,但教学模式一直比较单一固定。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讲授法和翻译法,以音标、汉语和例句等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讲解晦涩的专业词汇,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教材课文多为中医相关理论的英译文章,课堂上教师一般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并翻译其中的术语和句型,之后给学生留下相关的词汇填空和翻译练习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中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最终教学效果的有效呈现。
      三、中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完善的中医英语课程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培养外向型人才的教学基础。针对当前中医英语课程体系中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中医药高校可考虑调整现有教学安排。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逐年开设中医英语系列课程,例如医学英语构词法、中医术语翻译、中医经典英译本赏析等。如果必修课时不足,可利用选修课程的课时进行补充。这样的课时安排可使中医专业学生从大一基础阶段逐步通过构词法、术语英译以及篇章翻译技巧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用英语表达中医知识与内涵的能力,提升中医药英语对外交流能力。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需要专业人才走出国门,用纯正的英语将中医药文化准确地表达和传播。除了常规的侧重于阅读和翻译的课程之外,中医英语课程体系中也应增加听说类课程。目前市面上有相关的配有音频和习题的教材可供选用,音频内容一般为中医基础理论、特色术语表达以及中医临床英文对话,听力完毕后以习题检验并巩固听力效果。在各年级开设主题各异的中医英语类课程,从词汇、篇章、翻译到音视频资料,通过丰富多样的中医英文教材与双语学习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用英语表达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为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叙述中国经典医学文化的英文素材,教授学生用英文讲述中医药理论与文化的技能,这对提升外向型中医人才的综合文化素养和对外交流能力有重要意义。
      2.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针对当前中医英语课程师资水平不高及高层次跨学科人才缺乏的现状,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一方面,对当前教授中医英语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科学培训。中医药专业出身的教师应参加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项目,对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构词法、语法分析、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提高讲解中医术语翻译规律和经典英译技巧的能力;承担中医英语课程授课任务的英语专业教师,仅仅掌握浅显的中医理論框架是不够的,还需系统学习中医学本科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经典著作选读等系统介绍中医各方面知识的课程,夯实自身的中医专业基础知识。有条件的话,可安排英语教师参与实际对外交流和临床工作,如担任外来人员在中医就诊过程中的随行翻译,进入留学生中医课堂聆听有经验教师的双语授课,这样可以使英语专业教师更加透彻地了解如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医理论知识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中医药兄弟院校及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参加会议、访学交流的机会拓展中医英语授课教师的视野,了解其他院校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加以借鉴。中医药院校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以进修学习或者研修学位的方式,强化自身的知识和教学经验积累,提升中医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鼓励教师以实践教学作为中医英语研究方向的科研选题来源,从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中医英语教学的困惑和难点出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从实践中总结理论,以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工作,从而提升中医英语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