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6940 点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小学第三学段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谋篇布局能力,但其抽象、逻辑等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在第三学段作文教学中,借助图式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谋篇布局、梳理习作结构的能力得以提升,帮助学生的习作水平朝着更高水平迈进,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高阶发展。
  关键词:小学第三学段;作文教学;借助图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0-0046-04
  一、 现状分析
  (一)第三学段习作的几个现象
  小学语文习作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学段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写作有以下几个问题(图1)。
  1. 习作语言碎片化,点状呈现
  不少学生的习作语言平平,文章缺少细节描写,不会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习作思维是点状记忆,没有形成网状记忆。
  2. 习作结构较混乱,缺乏系统
  学生写作文结构比较随意,写到哪里算哪里。没有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开头过长,进入正题后却草草结束,导致头重脚轻;写作格式太过于规矩,三段论的文章比比皆是,文章缺乏结构美。
  3. 习作选材繁杂化,缺少主次
  很多小学生作文堪称“流水账”,花大量笔墨铺垫,主次不分,详略不当。思维方式缺乏系统性,导致无法将事件中心突出。
  (二)现象的归因分析
  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发现问题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习作深度思维,少挖掘
  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的核心是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写作过程中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再到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修辞的运用等这些遣词造句的细节,无不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写作就是作者为自己的思维披上语言文字的外衣的过程。只有深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才可能写出情感真实、有思想有意蕴的作文来。而大多第三学段学生缺少习作的深度思维。
  2. 谋篇布局能力,缺培养
  只有把握好谋篇布局,文章才能有整体性。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就提到“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但大部分学生不会列提纲,少数会列提纲的孩子,也是最普通的“开头、经过、结尾”三段论,没有新意。写作前,学生只有通过精心地谋篇布局,才能把各自游离、互不联系的内容统一起来,组成一篇和谐完整的文章。
  3. 多元评价体系,少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单一传统,往往忽视多元评价,使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学生主体性”“以生为本”这样的教育教学意识应该渗透在每一门学科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在习作评价中,应该体现习作评价的过程性与多维度。
  二、 概念界定
  思维框架图是具有可视化特点的一种工具,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来发散思维,各级的主题关键词分别在分支上按层级延伸,汇成一张网状的图式。
  思维框架图形式多样,其中思维种子图是思维种子萌发到茁壮生长的概念图式。以语文习作中的字、词、短语、句子为种子。通过深度思维构建打开学生的习作思维,以根为写作主题,以茎为习作结构、分支,以叶为习作细节,构成一张网状的思维种子图(图2)。
  为了避免圖式单一化,推荐给学生《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一书中的八种思维框架图:圆圈图、树形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因果图、括号图、桥形图,容易做,也方便讲,还能锻炼不同的思维能力。另还组织学生搜集或制作鱼骨图、曲线时间图等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图式。
  三、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以思维框架图为载体,以深度思维为导向。目的是打开深度思维,让学生吸收并内化其所蕴含的习作思维方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习作思维,促进形成一种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和进步。可以是写法指导,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可以是文本结构指导,如总分总、分总等;也可以是选材指导,如如何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题材等。通过教师的写前指导和写后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第一阶段:从高年级的习作目标出发,挖掘习作训练点。以年级目标为面,以单元目标为线索,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以片段训练为点,提升细节描写能力。
  第二阶段:运用思维图式,拓展习作的深度思维。让学生习作的结构更加系统化,习作语言网状化更加发散,习作的选材更加主线化,条理化。
  第三阶段:巧借图式,促进多元评价激励。让习作的评价更加多维度、注重过程;让评价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注重激励;让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注重发展。
  (一)从习作目标出发,挖掘习作训练点
  明确习作目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总目标指导下,着眼于各单元的目标,再到阅读教学之中去关注文章的写法,以找到“读写结合训练点”,并加强联系,有效支持习作目标的达成(图3)。
  1. 以年段目标为面,总观习作要求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梳理了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体系:小学第三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