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29 点击:

  【摘要】近年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主要形式的电影走向海外市场,反响不一。电影片名翻译是吸引受众的第一步,必须坚持翻译目的论,从受众观影需求出发,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结合、变译等方法,以达到信息传递、引人观影的目的。
  【关键词】目的论;中国电影片名;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覃文秀,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给经济发展安上了加速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日益渴求精神食粮。因此,我们引进了大批优秀的国外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与时俱进的、变化的。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形式日益丰富。除了书面口头交流等形式,电影等数字文化产品在促进国与国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也适时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中国文化软实力丰富国际交流内容、助力我国应对全球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崛起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电影这一涵盖国家形象、故事、价值、理念、风土民情,集中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交流形式凭借其符合海外受众文化背景、观影习惯的翻译走向了海外市场,利用其视听冲击这一独特的优势,在带给海外观众视觉盛宴的同时有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国内电影片名翻译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雷敏、郑启五等探究了海外电影片名汉译的标准、方法等;进入90年代,电影片名翻译研究取得初步发展,主要围绕翻译时应根据片名、内容采用直译还是意译等方法展开研究;而到了新世纪,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电影片名研究得以飞速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除了以往的翻译方法、标准研究外,还从不同理论视角展开,为片名翻译研究注入新维度和支柱,也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而自2010年以来,随着国内电影技术的成熟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电影片名翻译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呈现出方法、原则、视角齐头并进的态势,且中国电影片名英译逐渐占据主体地位。纵观以往研究,内容、层面、视角较全,但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蓬勃发展期始于2013年,2015年以来呈倍速发展态势,而当下电影篇名翻译研究多从某个理论视角研究具体某部电影,较少对2015年以来多部电影译名从译入语文化、读者角度进行分析。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源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后由凯瑟琳娜·莱斯和汉斯·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提出。該理论认为,翻译是基于原文的目的性行为,换言之,译文应符合译入语情景文化且能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目的论包含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但目的法则为至高法则,具有决定性作用,即“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的过程和结果”,“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连贯原则指译文须内部连贯,可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忠实原则指译文与原文具有连贯性;目的原则即译文应符合目标受众的期待。而弗米尔认为翻译主要有三类目的: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采用特殊翻译手段而达成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韦努蒂指出的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译文对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三、电影片名翻译
  电影包罗万象,涵盖文化、价值观念、风土民情等内容,集中折射了一国文化,具有文化性。此外,还有商业性、交际性。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应充分了解中西电影片名命名规则,再根据电影内容、情节等选择侧重异化或归化策略,使其兼具文化性、商业性和交际性。国外电影常根据人名、地名、时间、主题、情节等命名,词数通常不长于六词,多采用名词及短语结构,这与西方人的直线逻辑思维、语言重形合密不可分;而中国电影受其文化影响注重整体、经验,片名则喜概括、善动词、重意象,这是受集体主义、发散思维、语言重意合影响的结果。因此,电影片名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而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原语影片的束缚,不可任由译者天马行空、过度创造。只有基于原片内容、情节与目标观众需求,跨越文化鸿沟,才能贴近译入语观众,获得青睐。而华语电影要走进海外市场,其翻译就必须符合西方直线逻辑思维,遵循电影命名规则,在语言、文化、交际等层面实现平衡。因此要从目标受众出发,不应强求片名翻译富含文化性,反而要采用符合其文化背景、审美心理的以归化导向为主的翻译策略。
  四、基于目的论的中国电影片名翻译
  国内电影作品能否走向海外市场、获得观众青睐的关键就在于其翻译能否跨越文化差距,是否易于目的语受众理解,从而达到与电影交流的目的。电影要吸引观众的第一步就是片名, 因此电影片名翻译极为重要。只有既能高度概括影片内容、简要揭示主题,又能符合译入语受众心理期待、文化背景、观影习惯的电影译名才能激发观众的观影欲望。因此,电影篇名翻译应从目标受众出发,遵循翻译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以实现译名在译入语社会背景下与目标受众的交际,从而满足译者实现生存、自我价值等基本目的,达到电影吸引观众,进而娱乐教育观众的交际目的。但在此基础上,电影片名还得遵循信息传递、美学欣赏、文学重构原则(郑玉琪、王晓冬,2006),其中信息传递为主要原则,只有有效传递信息才可吸引观众观影达到交际目的,并在观影过程中实现娱乐教育的目的。
  1. 直译法。直译指翻译时保留原文的内容与形式,能有效传递信息,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体验,而基于目的论直译电影片名时应结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影片内容,保留原片名的形式与内容,以使观影者透过片名了解影片剧情等核心信息,激起其观影欲望,从而实现观影的交际目的,如“The Climbers”《攀登者》、“My Captain”《中国机长》、“Monster Hunt”《捉妖记》、“Kung Fu Yoga”《功夫瑜伽》、“The Mermaid”《美人鱼》等。其中,“Operation Mekong”《湄公河行动》根据对举世震惊的湄公河惨案所实施的运毒围剿行动这一情节而命名,采用了简短的名词结构,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原片名保持一致,有效传递剧情信息,利于目的语观众了解剧情进行观影。“The Wandering Earth”《流浪地球》直白地传递了信息,能够激起观众了解地球流浪的原因、过程及最终走向的好奇心,从而购票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