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52 点击:
      摘 要:课程思政是对高校各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贯穿英语教学始终。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内涵,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当前开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开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叶红霞(1971-),女,浙江永康人,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这表明了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教师的责任,各学科教师都应承担起这个职责。全体教职人员都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共同承担育人任务,要把民族精神、道德教育、诚实守信、爱国主义、中华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各自的课程教学中。而作为承担英语教学和传播中外文化任务的英语教师,承担起课程思政的任务更是应有之义。
      一、“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内涵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重点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全”,只有最大限度地拓展育人范围、育人主体和育人周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潜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各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进,让智育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重要育人场所的作用,有利于全体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达到协同育人的效应。具体到英语教学,则是在传授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隐性的思政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养。
      二、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质观: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认为,未来教育是用“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也就是说,教育不僅需要发展人的智力和身体素质,还要在道德品质、劳动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全方位发展。这与现在倡导的课程思政是完全吻合的,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程思政的理论追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知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各学科中加入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协同育人。高校课程思政不仅要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让思政课充满“学术味”,还应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中进行隐形思政教育,通过隐形的思政内容和巧妙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生本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保障
      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课程思政要取得切实的效果必须以学生为本,做到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契合,让学生的智慧和心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受到启迪,使课程思政切实有效。生本教育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把生本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实现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三、开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某电大300名全日制大学生和20位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并对20位学生和10位教师进行访谈。问卷结果显示,开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调查数据显示,31.23%的教师存在着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和班主任的职责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这是导致思政教师“孤军奋战”现象的根本原因,从而使高校立德树人责任落实不到位,落实力度不够。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理解肤浅。仅有36.51%的教师和31.25%的学生了解课程思政的含义,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这个理念很陌生,说明这一理念还不够普及,教师需要加强思政学习,接受专业的指导。
      问卷结果也显示,69.32%教师和68.75%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进行思政教育“很有意义”,这说明大部分师生意识到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二)英语教师不能胜任课程思政教育
      调查发现,仅有33.75%的受访学生表示英语教师在授课时会挖掘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感悟,而66.25%的学生表示教师并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37.74%的学生表示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会对近期时事热点展开讨论,而62.26%的学生称教师对这方面从未涉及。这说明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意识淡薄,以教授学生英语知识技能为主,很少考虑英语教学的思整教育功能,英语课堂没有拓展延伸思政教育,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三)高职英语教材缺失思政元素
      高职英语教材大多以原版的英文小说或者报刊杂志文章为素材,以讲述外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为主,更多反映的是西方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而讲述国学经典和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英语课文凤毛麟角。这些教材缺失母语文化元素和思政元素,导致中国学生不能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产生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缺失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素材,导致英语课堂上难以有效实施思政教育。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开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