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527 点击:
  摘 要:“任务群”是以任务为载体,以体验实践为前提,以大单元、跨学科、整本书为基础,注重分类组合、专题突破,结合“学程再建构”来促使学生实现学力的提升。任务群视角下的语文实践是以“勾连”为途径,多学科任务跨界;以“融通”为依托,多资源任务整合;以“聚焦”为起点,多专题任务迁移,在具体的语言情境、生活情境、文本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学科育人、学科化人的目标。
  关键词:任务群;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学程再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01-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实施要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表达、欣赏、探究等能力,注重学程的优化。构建学习任务群,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跨越性与层级性,还可以因为“再建构”而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新课标还提出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任务群”对学程再建构、学科多交叉的实现让学生的语文实践带上思维、体验、创新、悟美的色彩,促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了必然、应然的联系,成为超越技能、知识、情感的深度学习,学生就具备了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追求真情境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多学科、多资源、多专题交叉会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核心,使学习内容变得具有层级性、挑战性、攀越性,学习方式也会变得更加多元与灵活,在任务群思维下的学程再建构涉足不同的认知领域、实践策略,使学习实践变得丰富复杂。在任务群中实践、体验有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内能的驱动、情感的涵养等各方面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课堂设计立足于多学科跨界、多资源整合、多维度专题,体现课程实施的高度、深度、广度。
  “任务群”是以体验实践为前提,以大单元、跨学科、整本书为基础,注重分类组合、专题突破,以任务为载体,从不同学科、学材、情境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程再建构”来促使学生实现学力的提升。任务群视角下的语文实践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生活情境、文本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学科育人、学科化人的目标。“坚持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一个个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综合发挥多重教育功能;重视语文课程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群的设计以学生综合发展为原则,以学生生命成长为方向,注重实践主体及实践客体的关联。学习任务群的整体规划具有连贯性和适切性,根据由低到高的学段特征,兼顾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等五种层次的课程。笔者认为“任务群”视域下“学程再建构”的有效途径是追求重组和跨越的理想课程,重在优化和进阶。
  一、 以“勾连”为途径,多学科任务跨界
  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育人优势,注重跨学科学习的指向性和意识性。结合学生不同的学段选取学习内容,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构建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原本的或者营造的情境中体验、记录、交流,借用多媒介使学生润泽心灵,涵养情操,在小组协作和整体实践中尝试创新,培养能力,以合作的优势,任务的精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内化、表达,最终呈现思维成果,收获学习的快乐。
  开展跨学科学习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理解力的提高,运用多个学科的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确保多学科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的应用以提升学生思维为旨归,以助推学生素养提高为关键,在自主学习中持续提高能力,使自我成长呈现大圆闭环形态,不间断思考,不定期提速,真正体现“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以“任务性”“实践性”“发展性”“协作性”为原则,以“交互高低”“贯通时空”“促成进阶”为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变迁化、建构化活动,建立横向、纵向、交叉的学程样态。
  笔者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紫藤蘿”并进行拍照,学生到南通市“濠南别业”,那是张謇故居,里面有一大片紫藤萝,流动的状态,紫色的冲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余时间再让学生在网页上寻找“紫藤萝”的图片,从不同层面谈谈自己对紫藤萝的印象,从美术角度谈谈花朵繁与疏的布局,颜色深与浅的过渡,再结合对构图的理解、形象的评价等,从生物角度谈谈紫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气候、水分等环境要求。适时补充与紫藤萝相关的花卉图片,紫藤萝的层次美感,颜色过渡的生机活力,带给人力量,带给人触动。从紫藤萝本身联系写作背景,宗璞全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痛楚”和“疑惑”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作者最爱的弟弟身患绝症,她非常痛苦沮丧,徘徊于庭院中,看见一树紫藤萝花盛开,睹物感怀,由花的零落到繁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让学生阅读文章“大约四十年前,我长途跋涉来到阿尔卑斯山下的普罗旺斯高原。当时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我走了三天,来到一个破落村庄的废墟附近。这个村庄的房子早已在风吹雨淋之下,失去了它们的屋顶。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学生查阅资料从生物学的角度论证在此处植树的可行性,写出了验证报告。再从气候、温度、环境等方面了解植树的艰难,结合牧羊人艾尔则阿·布非耶几十年如一日的植树,品读出牧羊人的慷慨无私、坚忍不拔、对植树的热爱,使得世界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这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的品质。再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从地理学的角度了解南极的极端气候,明白了斯科特等五个探险者勇于探索的坚强意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在阅读文章时,为了更好地体会探险者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的品质,可以配上悲壮的音乐作为背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