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786 点击: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Z2022ZX0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珊珊(1993~),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福清市音西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的落实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实施,将教学行为、学习能力、诊断评估融为一体,推动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精准设计教学目标,以目标为驱动,评价先行,指引后续课堂探究活动,高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巧妙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辅助活动等,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双减”政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1-0068-06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科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关键素质以及学习品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数学课程活动,将原本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为导向,及时修正课堂教学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同时评价先行,也能够减少课堂教学的无效动作,改变传统数学课堂只关注教学不关注评价的问题,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轻松、高效。
  二、明确内涵,确定一体化课堂目标指向
  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的研究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体化教学的初步模型,并逐渐应用于后续研究过程中,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我国诸多学者开始投入多样化的课程研究过程中,认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主要目标是研究“为何而教”“为何而学”“何以评价”等任务;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一体化课堂模式中,预期的学习目标应该由决策者制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尽可能按照教学目标设计、组织系统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决策者地位,关注课堂学习的过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合质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结果为导向,倒推课堂学习过程,以预期学习结果为基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以大概念为核心,学习的体验感更加真切。同时围绕一个核心点展开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涵,也能够指导学生借助数学知识从不同维度对现实世界进行综合思考、分析、推理与评价,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综合效果的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教学评价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密切衔接,在原本的终结性评价基础上,添加嵌入性评价,促进了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是综合性评价,结合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等特征,在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既要关注嵌入性评价,同时也要关注终结性评价,充分借助不同形式的数学教学评价,推动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同时带动学生综合学习质量的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结构与应试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传统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直线型”课堂结构,“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单向传输关系,一般模式為教师讲解概念、公式,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照葫芦画瓢”进行内容设计,在具体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思考、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对课堂学习的内容缺少深度理解;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数学课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螺旋式”的课堂结构,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设立驱动任务,推动学生体验式的合作探究,从学生视角、教师视角以及学科发展视角三个维度展开课程活动设计,逐渐形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凸显核心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思考习惯,对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可见,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深度解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双减”政策,以评价为导向明确课堂教学方向,有效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以及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解读教材,确定一体化课堂实施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从而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摆脱传统课程教学思路的束缚,关注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教材的解读入手,全面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教材安排意图,同时从横向、纵向等诸多角度入手进行教材内容的系统整合与分析。第一,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二,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以核心素养为抓手,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整合,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第三,课程内容的呈现需要将知识、方法等进行层次化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等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并逐渐加深内容的深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基于此,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数学“双减”课堂的组织与实施,首先需要从教材的解读入手,为后续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明确的思路与方向。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教材解读与分析过程中,教师从横向、纵向角度入手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优势互补,共同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从纵向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接触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之后引入的内容,是几何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含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等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框架;从三年级开始,小学数学教材中逐渐渗透几何度量的相关内容,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的认识等,然后是多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等一系列的内容;通过纵向梳理不难发现,《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是整个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知识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教师要从整体角度入手,在具体内容的整合中,将数学思想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比如迁移类比等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深层次领悟数学思想内涵,同时借助数学思想也能够更深度理解课堂内容,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从横向角度分析,此章节涉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诸多方面内容,在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图形之间面积公式、面积推导过程等的关系,在探究与实践中了解不同图形面积计算、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巧妙安排教学活动,合作探究得出最后结论。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比如智慧中小学教学平台,将不同版本教材中此章节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每个版本知识安排顺序和具体内容的不同,确定一体化视角下的教学内容,从而精准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后续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