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艳 字数:9653 点击:

[摘要]人物速写是美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鉴于考试评分标准,很多考生已经将画面“量化”,都把画面做成了“标准答案”。近几年市面上的速写应考书籍更是把量化进一步细分,从每个步骤到用线再到而局部的画法都分类讲解,强调作画手段和技巧,达到目的是关键,至于观察提炼、情感表达已经退居其次了。考生像机器一样一张张复印。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扼杀的是学生的创作力和表现力的生长,而创造力是艺术表现的生命,没有生命,作品就是行尸走肉。本人多年从事艺术高考工作也一直坚持创作,想就人物速写在表现上的艺术拓展做一些探索,也是对教学和创作上的一点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形式美;创造力;线条;夸张;写生

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形体的能力。速写不是单纯的复刻,是很多艺术家用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方式。

作为美术高考的科目之一,人物速写有具体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多人用“标准”来要求自己,形准确到生硬而非生动。由于考试有默写人物的要求,因此考前要求背下来各种姿态,构图统一按照“模板”进行,线条组织按要求进行疏密布置,头手脚必须画得细致等等。学生被教化得只会这样画速写,就像圈养的羊群,拆掉栅栏它们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只是待在安全区。艺术确实需要天分和热爱,其核心是无穷的创造力。高考速写铺天盖地同质化的训练方法,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在消耗他们的热情。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艺术考生,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的考试机制和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不失为一种公平。那么,怎样在这些“标准”面前让高考速写在艺术性上有更多可能性?

一、线条的形式语言分析

(一)线的结构作用

线条具备犀利而精准的描绘优势,能起到分割画面、连接方向的作用。线有强大表现力,是完全可以表现丰富体积的。很多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为了表现体积,急于用明暗调子,最终导致画面的“夹生”,线和体都没有做到最好。如果有先后顺序,我认为线是指引,明暗是跟随线而动的。只有梳理好线条表现,才能更好地结合体积。为了不让自己的速写过早的“习气”,大量临摹大师速写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始学习速写,米开朗基罗、丢勒都是很好的学习范本,他们对人物形体严谨的态度,线条细腻的表达都是绘画品格的体现。

关于线与体的描述,于小冬说到“坡面转化”:雕塑家的脑子里体现的概念是三维的,能够把形体彻底而完整地在空间关系中塑造出来。以米开朗基罗素描局部为例,这些带三角的的点是从线到面过渡的点,把它称为“坡”,往往这里会出现线和面连接和过渡的调子,就像山水画里的“披麻皴”,这些坡面不只是明暗,其实它更是起伏,和不同朝向的面,不需要太多明暗,体积关系已经表达得很充分了。重要的是线的叠压次序与线的结束点,那往往是表现体积的关键。“坡”也是线变成面的转化点,其实,解剖的问题、结构的问题、透视缩减的问题都被涵盖其中了。[1](图1)

对形体的内部关系也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伯里曼的人体结构分析,能更好地助力线条的表现。所有人物衣纹的表现,本质还在形体分析上,只有充分理解形体,才能更好地表达线。

(二)线条的情绪作用

平直的线条表现出冷静理性的感受;密集纷乱的线让人烦躁;流动快的线条让人兴奋;纤细的线带来妖娆的曲折感,粗壮的线带来力量。长线会带来连绵不绝的效果,短线会带来顿挫有力的感觉。由于线丰富的表现力,线不仅可以表现平面形体,也可以在空间中表现。[2]

吴冠中认为中国书画的美很大程度上是线条的美。线的概念其实是对形的理解——它不是画形,是用线造型,画画要带着情绪来画,所以线是可以表达情感的,水平的直线有向两边扩张的感觉,垂线有沉重的感觉,斜线和曲线都有动感。在这些线条的纠纷中摸索出“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艺术形式。他总结莫迪里阿尼的造型特点,认为他最基本的手法是运用线的“伸”与“曲”,其韵律感就寄寓在伸与曲之间,脖子伸得长长的,脸型拖得长长的,身子拉得长长的。[3]

二、高考人物速写表现现状

现在高考人物速写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纯线、线面结合、光影。这里我们主要阐述前两种,也是考生最常用的。

(一)纯线表现

中国传统的白描就是以线写形的代表,这种表现形式直接、准确、简练,富有装饰韵味,它通过线的穿插、叠加、疏密对比等手段营造画面效果。线描对作者基本能力要求很高,只有对形体理解透彻,线才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