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23 点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势头逐渐增强,跨文化交际不断加深,隐喻翻译作为跨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隐喻存在于大量文本中,它既能让语言更加贴切形象,也可以更好地传播语言文化。通过对《经济学人》中存在的隐喻汉译策略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译者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选择合适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隐喻;语言文化;《经济学人》;翻译策略
  引言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不仅记录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还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翻译作为语言活动的一种,跨越了文化间的鸿沟,让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随着国家之间发展日益紧密,文化交流活动逐渐频繁,其中,不同文化之间的隐喻翻译更是给交流带来了难度。隐喻既作为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又反映了不同国家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因此隐喻在英汉翻译中的间接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成了不容小觑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隐喻翻译策略在新闻翻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学人》作为许多读者的消息来源,其中一些独到的隐喻翻译策略既保留了原语表达的独特韵味与美感,又帮助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然而,从带有隐喻的新闻语篇中不难发现,由于英汉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译者所采取的隐喻翻译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隐喻保留(异化策略)、隐喻缺失(归化策略)和隐喻替换(归化策略)。
  一、文化与翻译
  1.文化与语境的关系。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文化既是人类认识与活动的总和,,又包含着“艺术、政治、经济、思維、教育、修养、文学和语言”多方面的因素。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因此不能单从一个角度来概括描述,它是变化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而形成的。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又称为跨文化交流,从跨文化的角度,“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流是流动着的文化”。因此,封闭的文化不见得是好的文化,成功的文化是在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借鉴之后所产生的。无论是人们的日常交流,还是比较正式的跨文化交际当中,说话者能够产生交际的前提是双方有着共同的认知环境,其中便包括了文化背景。语境指的是人脑中反应的具体场景和说话人语言作用下所产生的产物。因此,语境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撑才能促进说话双方的正常交流,语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2.隐喻翻译。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它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隐喻的主要目的是用比喻把一件事与另一件事联系起来。当然,事物之间也有相似之处,可以让读者或观众将熟悉的事物与抽象的事物联系起来。西方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那时,隐喻研究的主要方向一直是修辞学和认知研究。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认知方式”。学者们通过映射和目标域来解释隐喻,指出隐喻是“跨域映射”的代表。跨域映射指的是通过参考已知且具体的概念来理解和反映未知且抽象的概念的一种思维模式。例如:“Hope is a good breakfast”(希望像是一份好的早点),“Hope”和“A good breakfast”分别是目标域和源域,源域“A good breakfast”所具有的好的、积极的意义被映射到了目标域“Hope”之上,让人们能够联想到“Hope”的抽象意义。
  3.翻译策略:归化、异化。归化和异化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在1813年的一次关于不同翻译策略的讲座中提出的。“译者要么尽可能以作者为导向,让读者去理解他;或者尽可能以读者为导向,让作者去靠近他。”基于Schleiermacher给出的定义,Lawrence Venuti首先将这两个短语作为翻译研究领域的术语。他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来描述Schleiermacher所提到的这两种翻译策略。
  根据Schuttleworth和Cowie编著的《翻译研究词典》中给出的定义,归化是指译者为尽量减少目的语读者的对原文的陌生感而采用的翻译策略,用自然流畅的话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异化是指译者故意打破目的语的规范,同时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差异。
  总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领域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对立观点。就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转移而言,一般可分目的语文化导向和源语文化导向。归化认为应该以目标语言或目标读者为中心,而异化则认为,要侧重于源语言或原文。这里所谓的侧重点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还体现在跨文化的意义上。
  二、英汉文化差异下《经济学人》的隐喻汉译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新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新闻报道来了解国与国之间的相关大事。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对于事物概念认知的不同,译者在对新闻进行翻译时也需要考虑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达到译文的可读性。
  1.异化策略——隐喻保留。对于中英文化中所存在的共同概念或是具有鲜明西方特色的隐喻,译者通常会在保证读者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取保留源语隐喻的方法来传达源语言的文化特征。
  例1: It was another roller-coaster week for energy prices.
  译文:能源价格又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
  文章所描述的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发出抵制增产呼吁后,能源价格突破了最高水平,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原文用到了“roller-coaster”一词来描述事件的摇摆不定。“roller-coaster”的本义是“过山车”,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将其引申为“事件或心情的跌宕起伏”。而汉语中也有类似表达,人们常用“像过山车一样”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事件的波折。因此,这个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都存在,译文采取了保留喻体的异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