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12 点击:
【摘要】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在培养高等院校學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对塑造卓越工程人才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建环专业英语阅读及写作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工科专业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从课程培养目标修订、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教学及考核形式改革等方面探讨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李奕霖(1988-),女,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课程思政;孙婵娟(1986-),女,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健康建筑与儿童健康。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上海理工大学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服务支持体系高校国际学生课程与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0SZ-KC11;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面向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自动控制原理多元化教学体系建构研究”CFTD203038。
一、引言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于2017年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提出要通过新工科建设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培养新型工科人才,推进国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新工科培养的卓越人才不但要具有家国情怀、创新创业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协商等素质,还要具备全球视野,才能形成工程化、创新化、国际化的人才特色,从而得到国际人才市场的认可,在世界舞台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由于英语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全球视野为基础,通过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和全球化行业背景的学习,综合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全球胜任力。通过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与不同国家的人士沟通交流、平等竞争的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下完成国际合作工程项目,解决复杂国际工程问题。
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和课程思政建设同步开展,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成效,才能实现为国家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提升中国工程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
二、当前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从课程定位上看,以往工科专业英语仅定位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英语语言掌握和应用能力上,对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全球化背景下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重视不足。其次,现有教学内容普遍重视对专业科技英文词句及文段的理解、翻译,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词汇的记忆、背诵上;缺少与专业发展及自我规划相结合的内容,脱离实际的专业英语应用场景,使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缺乏动力。最后,从学生特点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为薄弱,阅读、写作以及英语沟通表达能力普遍欠缺;当前采用的专业英语授课模式单一,往往仅是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缺少和学生喜爱的新兴媒介及呈现方式进行结合,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突出课程在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目标和特点,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探寻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程伦理、学以致用等多个育人要素与新工科的核心人才素养自然结合,激发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爱国、报国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崇尚专业精神、服务国家和行业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提升课程质量、重塑课程培养目标、实现立德育人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较少。本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环专业英语阅读及写作课程为例,提出探索和实践方案。
三、教学实践
1. 结合“工程认证+课程思政”要求,修订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学校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将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充分结合,有利于实现和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认证的毕业要求涵盖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十二方面。课程思政的要求是在专业授课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实现“为国育人”的目标。结合工程认证和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笔者对建环专业英语课程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修订课程培养目标。
首先,建环专业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国际化视野和提升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工程认证毕业要求中的“沟通”指标直接相关;同时,学习课程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布置预习、复习思考题,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实现工程认证中“终身学习”的目标;在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讲解过程中学习专业英语的规范使用,融入全球化背景下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的相关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遵守职业规范的重要性,满足工程认证中“职业规范”毕业指标。
课程思政建设在以上三个毕业指标的达成过程中均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且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可覆盖三个毕业指标之外的其他指标。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修订,有助于最终实现增强学生外语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我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全球胜任力并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李奕霖(1988-),女,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课程思政;孙婵娟(1986-),女,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健康建筑与儿童健康。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上海理工大学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服务支持体系高校国际学生课程与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0SZ-KC11;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面向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自动控制原理多元化教学体系建构研究”CFTD203038。
一、引言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于2017年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提出要通过新工科建设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培养新型工科人才,推进国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新工科培养的卓越人才不但要具有家国情怀、创新创业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协商等素质,还要具备全球视野,才能形成工程化、创新化、国际化的人才特色,从而得到国际人才市场的认可,在世界舞台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由于英语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全球视野为基础,通过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和全球化行业背景的学习,综合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全球胜任力。通过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与不同国家的人士沟通交流、平等竞争的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下完成国际合作工程项目,解决复杂国际工程问题。
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和课程思政建设同步开展,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成效,才能实现为国家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提升中国工程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
二、当前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从课程定位上看,以往工科专业英语仅定位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英语语言掌握和应用能力上,对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全球化背景下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重视不足。其次,现有教学内容普遍重视对专业科技英文词句及文段的理解、翻译,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词汇的记忆、背诵上;缺少与专业发展及自我规划相结合的内容,脱离实际的专业英语应用场景,使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缺乏动力。最后,从学生特点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为薄弱,阅读、写作以及英语沟通表达能力普遍欠缺;当前采用的专业英语授课模式单一,往往仅是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缺少和学生喜爱的新兴媒介及呈现方式进行结合,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突出课程在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目标和特点,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探寻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程伦理、学以致用等多个育人要素与新工科的核心人才素养自然结合,激发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爱国、报国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崇尚专业精神、服务国家和行业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提升课程质量、重塑课程培养目标、实现立德育人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较少。本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环专业英语阅读及写作课程为例,提出探索和实践方案。
三、教学实践
1. 结合“工程认证+课程思政”要求,修订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学校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将新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充分结合,有利于实现和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认证的毕业要求涵盖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十二方面。课程思政的要求是在专业授课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实现“为国育人”的目标。结合工程认证和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笔者对建环专业英语课程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修订课程培养目标。
首先,建环专业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国际化视野和提升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工程认证毕业要求中的“沟通”指标直接相关;同时,学习课程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布置预习、复习思考题,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实现工程认证中“终身学习”的目标;在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讲解过程中学习专业英语的规范使用,融入全球化背景下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的相关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遵守职业规范的重要性,满足工程认证中“职业规范”毕业指标。
课程思政建设在以上三个毕业指标的达成过程中均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且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可覆盖三个毕业指标之外的其他指标。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修订,有助于最终实现增强学生外语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我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全球胜任力并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关推荐
[李富娜 杨林伟] 艺术设计类教学中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
[徐兄] 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校园英语] 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
[校园英语杂志社] 五年制高师学前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校园英语杂志社] “三教”改革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研究
[校园英语杂志社]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校园英语杂志社] “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校园英语杂志社]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校园英语杂志社] 幼师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校园英语杂志社] 专业英语教学法初探
[校园英语杂志社] “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中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英语教学
[校园英语杂志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电气信息类专业英语的线上教学思考
[校园英语杂志社] 慕课+网络直播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全在线
[校园英语杂志社] 基于CBI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校园英语杂志社]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