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琼 字数:3306 点击:

摘 要:每一件优秀的作品都要传达一种情感,表现一种精神,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张力,作为艺术作品中获得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形式因素,逐渐显现了它的价值。通过学习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名著《艺术与视知觉》,对于视觉张力这一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文章再现了欣赏绘画、设计、书法、雕塑等艺术作品时,视知觉的心理体验过程,期望借助大师们的作品,给未来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视觉张力;绘画;雕塑;设计

艺术与视知觉是相关联的,艺术对视知觉有着依赖性,而又可以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规律丰富艺术的表现力与时空感。在鲁道夫·阿恩海姆所作的《艺术与视知觉》第九章中作者提出了影响视知觉的一个新的因素——张力。

1 浅析张力

在阿恩海姆看来“张力“是“不动之动”,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他从基本的张力的由来进行分析,提出的张力是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这种张力多归于为观者的视线捕捉到观看对象之时发生的心理变化。例如一幅油画画面中,腿部跨出的幅度决定了奔跑、跳跃、攀登的力量,当超过人体一定生理极限时,画面的整个张力达最大。我认为张力不仅仅存在于运动及其相关动作、姿势,张力来源于对比,只有对比才会出现张力。只有慢才能体现快的速度,只有小才能体现出大的体积,同样,没有静止的物体就对比不出运动的张力,没有直线的也衬托也不出曲线的张力。

阿恩海姆通过两大理论基础谈到了张力产生的可能依据:一个是伽玛运动研究试验,实验将短暂视觉延迟现象做了详细的研究实验,比较出各种形状之间运动的方向和力的大小,从而得出以垂直定向上的运动和水平定向上的运动相比较,水平定向上的运动趋势要比垂直定向上的运动强烈得多;就垂直定向上的各个方向的运动比较,向上的运动趋势比向下的运动趋势强烈些。另一种是俄普恩海默和布朗对运动力的研究。这两种实验验证了不动的图形在视觉上的力是不同的。阿恩海姆在后面详细的论述了不动式样中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的试验。他从巴洛克风格实验入手,印证了上面关于不同图形之间的视觉运动的力的不同。如圆形中力的方向呈放射状,相互抵消后静止在画面上。

在对张力做进一步的论述当中,阿恩海姆总结了几个影响张力的因素,如:具有动感的火焰形状,巴洛克艺术中的曲线的大量使用,以及在倾斜造成的动感中“作品所使用的媒介本身,也可以通过使画笔和明暗线条作为加强其运动感的因素”。“倾斜”是阿恩海姆又提出的张力理论可能。他认为倾斜产生不稳定性从而产生包含倾向性的张力。阿恩海姆认为,倾斜是否能产生出运动效果,最主要的是要看物体是否偏离那个较为稳定的空间定向的程度。阿恩海姆继续引用了姆威布雷奇的铁匠捶击动作连环照片和席里柯的爱普松高原上的赛马会两个案例说明倾斜带来的强烈的运动感。其实,这种“倾斜”带来的“倾向性的张力”来源于人类的本能。例如,当自己的身体出现倾斜时会不自觉的矫正身体向相反方向调整;当你一手提拿重物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向反方向倾斜。这种潜意识的存在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手段。

画面中的张力在绘画时是在物体结构的合理性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夸张,才能够达到运动的张力。抬起的手臂如何将张力表现为最大呢?就是将手臂的抬起幅度在符合身体原理的前提下,将其最大程度的弯曲。当然弯曲时需要全身肌肉的配合,如果没有全身肌肉的配合,那么单独抬起的手臂将是不自然的和生硬僵直的。例如,米隆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有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

2 艺术中的张力

“张力”不同于我们在生活中感知的物理性运动,它是一种不动之动。“任何物体的视觉形象,只要它显示出类似楔形轨迹、倾斜的方向、模糊的或明暗相间的表面等知觉特征,我们就会觉得它具有视觉上的张力。下面我将借助绘画、雕塑、设计等作品的鉴赏,浅析作品中张力的艺术表现。

2.1 绘画

大师徐悲鸿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巧妙构思、素有新意,其代表作《八骏图》,最是为世人所爱。那飞奔扬蹄的瞬间,那随风舞动的马鬃,那瞬间鸣啼的嘶鸣,磅礴的气势、视觉的张力无所不在。这件艺术作品是著名的画作,是静态的图形表现形式,但是当我们在欣赏它时,却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心理体验,除直接的静态视觉感官体验之外,还有更加深刻的心理动态体验,我们感受到那画中之马似乎动了起来,在向着某一个方向奔跑。无处不体现着一种“不用扬鞭自会奔”“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豪迈奔放之势。这种体验是由于我们正常的视知觉系统所产生的,因不同的形状、不同的空间组合,不同的色彩构成,还有图形在画纸中不同的位置,都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视觉张力最直接的体现。

2.2 雕塑

雕塑艺术从展示方式来看,是一种静态艺术,“它只宜选择那些具有概括性的瞬间的表情与形体运动”来传达情感,但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确实具有一种动感,能够寓动于静,破静为动。阿恩海姆认为“一个视觉对象形状并不仅仅是它的外轮廓决定的。”人们所知觉到物体形状并不一定与该物体的实际边线等同,例如:当一个人被问及一个盘旋式楼梯是什么样子时,他只能用手指比划出一个上升的螺旋形状,,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把楼梯的轮廓线描绘出来,而只是描绘了它的结构骨架(主轴线)。德拉克罗瓦也有相似的见解“要想把一个物体画出来,首先要把握这个物体主要轴线的对比,在运笔之前画家必须对眼前之物的主要线条的对比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一件物体的真实形状往往是由它的基本空间特征所构成的。罗丹的名著《思考者》,身体的结构线是内敛的S形组成的,S形就像两个圆形一样,有一种内旋的视觉动力,两个C带来了图形上的对称和平衡,所以这种内敛造型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稳定、含蓄、沉静的视觉体验,是对作品主题意境的最好的表达。

2.3 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几乎所有的形及所有的色彩都会作用于视觉并产生出或延续、或收缩、或膨胀、或外射、或旋转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形的内部与外部力的作用。我们视觉感知到得仅仅是形状中潜在的一种向某些方向上聚集、散发或亲切的力。它不是物理的力,而是视觉心理的力,是视觉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视觉张力问题涉及到对平面设计中形的内部结构和形的外在空间结构中的认知。如图所示,世界五百强可口可乐公司的标志,这个标志堪称设计界的经典,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它仍然不变,闪烁着经典的光辉。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体代表着品牌的名称,但是每次看到这个标志都有一种流动的感觉,仿佛是液体在向着图形中字母顺序的方向流动。这种视觉上的流动体验很容易让受众联想到可口可乐饮料入口时的那种清凉和爽快,涓涓细流在血管中莹润开来。广告最直接的目的是刺激消费,毫无疑问,这个设计达到了它预期的目的,对这个标志的研读和分析将给我们的广告设计实践带来无尽的启示。同为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麦当劳公司的黄色M标志。同样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第一眼印象在广告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标志的第一眼印象就像一个拱形的门,这种形状的物体带来的视觉力是向内的,就好比圆形一样,有一种内旋的吸引力。每当看到这样的标志,人就会不自觉的往里走,这就是视觉张力给销售带来的直接刺激。这种由视觉张力带来的心理暗示,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它在广告中的应用和推广,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发现在一件艺术品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平衡关系,它是在静止和运动之间建立的一种平衡。这正是各种“张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各种张力相互作用,才能使视觉艺术成为生命形式,艺术的形式才能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 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3]马建青.《现代广告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