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853 点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多元化,人们交流方式已不局限于语言这一种模态,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交流方式,传统的读写能力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基于多模态的新的读写能力成为必然。本文提出以多模态的核心理念——设计为指导,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元识读教学法,构建课内外一体的多元读写能力实践环境,探索多元读写能力评估方式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并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多模态 高职学生 多元读写能力
  多模态是指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建意义。随着以网络为媒体的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言不再是交流的唯一手段,其他符号如图像、图画、手势等和语言共同作用都成为交际的手段。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母语的教育中,读写能力(literacy)被认为是有文化的标志。传统的以印刷为文本的为核心的读写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时代的要求。很多学者认为发展新的读写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ies)应运而生。多元读写能力是多元的,既要包含传统的读写能力,又要适应现代技术环境的要求,如多媒体、网络、音视频等。
  一、多元读写能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多元读写,也称为多元识读,它的概念最早是新伦敦小组于1996年提出来的。自此以后,国外很多学者开始对多元识读能力方面进行研究。Thwaites(1999)提出通過让学生多接触多模态语篇,改造和设计新的语篇来培养学生的媒体识读能力、文化识读能力和批评识读能力。Williamson(2005)认为多元读写能力是指能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Spiliotopoulous(2005)认为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意识。Djonov(2010)当今的读写能力就是设计能力,就是运用多种符号资源构建意义的积极的动态过程。
  国内对多元识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重点集中在多元识读的含义及其实证研究。胡壮麟(2007)探讨了多元识读的含义,并认为多元识读能力包含技术识读和文化识读能力;朱永生(2008)介绍了国外多元识读实践项目,并把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提高到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张征(2010)通过对学生的PPT展示的分析,提出要加强大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张义君(2011)等对大学本科生的多元识读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张德禄(2012)从理论层面上研究设计学习(learning by design)并构建了一个用于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综合框架。代树兰(2015)分析了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新读写能力的特征,并指出新读写能力包括批判性读写多模态读写和媒体读写能力。
  本文采用胡壮麟(2007)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它是指能识读接触到的媒体和模态的能力,它包括技术识读能力、信息识读、媒体识读和文化识读能力。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多元读写能力进行研究,但大都集中在多元读写能力概念介绍和实证研究上,研究对象为大学本科生,针对对高职学生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学习方式等以多模态的核心理念设计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探索出适合高职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方式,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切实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二、高职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现状分析
  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基本要求(2000)也规定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特别是读和写的能力。
  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普遍较弱,他们有春季招生、秋季招生的普通类学生,有艺术类特长生,也有三二分段的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层次不齐,,英语语言能力有待提高。为了解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现状,笔者随机对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研,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调查的学生有文科、理科和工科。问卷调查共30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多元读写能力的概念,学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情况、对现行教材的满意度、教师课堂话语模态、教学评估方式和学生具备哪些多元读写能力等方面。
  调研显示,89%的学生不了解多元读写的概念、内涵;学生运用较多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单模态,比如学习纯文本,较少运用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多模态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较少,特别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很少;大部分同学,特别是希望通过四级的同学,表示现行教材单调乏味不能满足目前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大都采用多媒体授课,或有音频或视频辅助教学,但是教学课堂话语模态单调;在教学评估中,教师全都采用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估重视不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评估标准;85%的学生技术识读能力、批评识读能力不高。
  三、高职实用英语教学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根据调研的学生情况,笔者所在学校英语教研室推行全校英语公共课分层次、多模块的动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以设计的理念重新构建教学内容,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课内外一体的多模态教学实践环境,并改革学生成绩评定的方式,构建多模态的多元读写能力评估方式。
  1.采用“设计”的理念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即是“设计”,主要包含已有设计
  (available design)、设计过程(designing) 和再设计(redesigned)三个阶段。已有设计指的是学生目前已掌握的能用于进行新的设计的资源,如学生已掌握的听、说、读、写、译等的能力,熟悉各种模态,并用他们进行交际的能力。设计过程是指把已有设计中的资源在新的语境中重新表现出来,它涉及的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即从意义到形式的转换以及多种模态之间的转换,比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模态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发展出新的语言能力,实现不同语境中新的意义构建。再设计就是对可用设计的重新设计,是已有资源经过加工产生新意义、新资源的再设计。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性,是已有设计的重新组合,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会改造自己,实现设计者素质、能力的重新构造。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是一个通过设计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设计又会转化为已有设计,成为新的资源,在新的情境中产生新的意义,实现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